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8:13: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公民权利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也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3、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具体是如何确保的?(表现)

答:(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6、人权的实质和目标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我国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与真实性。

7、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答: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8、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9、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贫穷。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中国的减贫行动。 10.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①立法: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公民享有的具体权利与责任。②执法: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司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普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11、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答①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③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2、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答:①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权益;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③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精准扶贫;④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促进期经济发展;⑤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为其就业提供良好平台。 13、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我国还有行政机关(执法权)、审判机关(审判权)、检察机关(检察权)。

14、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5、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

答:(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6.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答(1)权力是把双刃剑。(2)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履职。(4)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 17、为什么要依法规范权力运行?

答:只有依法规范权利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坚持依宪治国

18、.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具体要求 怎么做?) 答:①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③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④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⑤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9.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重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3)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20、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答: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1、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答:为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22、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答: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23、.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答: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1)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维护宪法权威。有(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4.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答: 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宪法;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三课公民权利

2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满足的条件:①年满18周岁。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③中国公民。 27、监督权的意义:

答:(1)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28、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其内容和地位?

答: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9、人格尊严权内容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0、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

答(1)财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教育的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5)文化权利。(6)平等权。(7)宗教信仰自由权。 31、公民行使权利有哪些要求?

答:(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 (2)不能滥用权利。(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32、公民怎样行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