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续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29: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续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 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社会群体的特征:①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明确、持久的社会关系 ②成员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③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④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3.社会群体的类型:①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②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③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④群体间的社会关系分类(群体形成的基本原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⑤内群体和外群体 参照群体

4.人类结合为群体的原因: ①一般原因:对付外来压力和合作的需要。 ②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 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形成的三个层次:人际吸引、群体规范的形成和遵从、群体的目标

5.★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是 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库利

6.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①规模较小②持续的直接全面的交往③人际关系密切④非正 式控制

7.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①家庭②儿童游戏群体③邻居④朋友圈子

8.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和维持:①经常性的交往②非利己的动机③开放和宽容

9.★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正功能:①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4②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③满足人多方面的需要 ④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①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 ②过分满足可能导致个人对群体的过分依赖 ③过分忠诚可能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10.☆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在现代社会表现出逐渐衰落的景象 ①初级社会群体的某些功能外移 ②初级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关系趋于松懈 ③某些初级社会群体名存实亡,如邻里

11.★家庭: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 本单位。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共同体) 1

2.☆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夫妻加未婚子女) ②夫妻家庭(空巢、丁克) ③主干家庭(直系家庭) (完整主干家庭与残缺主干家庭) ④联合家庭(同代中至少有两对夫妻生活在一起) ⑤隔代家庭(祖孙家庭) ⑥单亲家庭(夫或妻加未婚子女)

13.★家庭的功能:生物、经济、抚育、赡养功能、休息与精神满足 其影响因素:①家庭生命周期②国家和社会发展阶段③民族文化、社会政策 家庭功能的变迁: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家庭功能所出现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 功能内涵的改变、功能外移、旧功能的消失与新功能的出现,以及家庭的主要功能随 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14.☆家庭的变迁: 是指宏观家庭制度的变迁以及微观的与家庭生命周期相联系的周期 性变化。 主要是家庭制度的变迁, 体现在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的变化, 是一种质变 (核 心功能的替代,主从型的家庭关系被平权型的家庭关系替代) ;也有非质变,功能增加 或者规模扩大。

第六章 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广义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 狭义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有意识的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2.★社会组织的特征:①有意识、有目的组建起来的群体 ②组织目标简单、明确 ③成员之间关系不是很亲密 ④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3.社会组织的类型: ①宏观社会体系角度,组织在生活中承担的职能: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 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帕森斯 ②组织运行的受惠者角度:互利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公益组织——布劳③组织中的权威性质或对成员的控制方法:强制性、功利性、规范性——艾兹奥尼 ④根据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组织 ⑤根据内部结构和关系的复杂程度:简单组织、复杂组织

4.★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①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②确定的目标 ③规范性的章程 ④权威的领导体系 ⑤物质基础

5.社会组织的结构(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各个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 系形式,分为组织的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主要为正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