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开发及其产业化(定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5:07: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科技进步类)

一、 项目基本情况

推荐奖励类别 项目名称 科技进步类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开发及其产业化 徐强、刘泽生、孟光、虞江华、智建立、郑燕飞、王庆武、王飞、李岳民、汪红兵 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密级及 保密期限 主题词 学科(专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布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任务来源 年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或专家 合肥市科技局 智能电网;智能配电;无线自组网;纵联差动;面向服务架构;数据挖掘 动力与电气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智能电网 企业 计划名称和编号 企业、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P20030301 等 授权发明专利(项) 1 项目开始时间 应用情况 3/1/2003 已应用 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 9 项目结束时间 应用起始时间 3/1/2008 3/1/2008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制

1

二、项目概况

项目综合电气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电力电子、网络通讯、高级传感与测控等相关技术,研发面向智能配电网的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并得到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技术成果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由于电力行业长期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现象,配电网整体建设和发展相对落后。2010年,“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建设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是监控和管理配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技术支撑平台,采用面向服务架构、自适应控制、无线自组织网络、纵联差动保护等相关技术,构建系统软件平台、网络通讯平台、配电监控终端分层一体化平台,其主要特点包括: (1)首次提出“无功分层自适应控制” 方法和采用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管理主站系统平台。

首先提出“无功分层自适应控制”方法,解决主配网无功无法统筹优化问题,一体化补充无功,降低电能损耗。采用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面向配电网规划和决策分析的数据仓库,解决配电规划缺乏统计、分析历史数据工具问题。采用开放式面向服务架构(SOA),设计企业集成总线(ESB),架构配电网实时监控、高级应用、工作流管理、规划与决策分析的一体化系统平台。

(2)首次采用zigbee技术架构配电网无线自组织通讯网络平台。

首先采用Zigbee技术研发配电网无线自组织网络,建立“加密安全、自动组网”的私域网络群,应对因配电设备点多面广引起的配电通讯网络建设费用高、难以维护等缺点,构建一个由光纤骨干网、无线接入子网群构成的完整的、全覆盖的分布式配电网无线数字通讯网。

(3)首次提出“六分区法”新方法和“反向闭锁式纵联差动保护”新方案,研制配变监控终端和自动化监控终端。

首次提出“六分区法”自动检测配变监控终端工程接线错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首次提出“反向闭锁式纵联差动保护”新方案并研制配电自动化终端产品,实现了快速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FDIR)功能,较大程度缩短故障停电时间。

项目成果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配电变压器年平均停电时间、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能质量、挖掘分析配网运行历史数据、提高配电网规划及决策支持能力。该项

2

目总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成果或其应用属国内、业内首次。 项目成果在安徽、广东、甘肃、河北等省市供电公司得到广泛应用。近三年,公司通过项目成果产业化,共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4亿元。通过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配电管理效率等途径,为用户间接创造超过2.1亿元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项目详细内容

1 立项背景

1.1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配网自动化系统受到广泛重视,初步形成了集馈线分段测控、用户负荷控制等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国内配电自动化试点起步较晚,部分城市在不同规模上对配电自动化建设进行了试点,部分实现了故障定位功能。目前,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主站系统软件、网络通讯以及配电终端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主站系统软件平台

近年,国内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配电设备运行监测与控制、相关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功能。但是相比发达国家,配网自动化系统产品研发与应用水平相对落后,存在无功无法统筹优化、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多系统信息交互困难、历史数据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

随着供电企业管理的进步,配网自动化系统产品逐渐从初期的注重实时采集与监控,转为更重视数据的分析功能,软件系统应用重点已经从操作层面向管理层面转移。为满足配电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配网自动化系统将朝着管理一体化、控制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配电网通讯网络

目前主流的光纤与无线公网结合的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配网通信全面覆盖、高实时性、高安全性、低成本的要求。随着国内外对无线自组织网络尤其是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MESH网研究的成熟,无线自组织通信专网的接入能够弥补传统通信方式的缺陷。 (3)配电自动化终端

当前应用较多的配网自动化终端包括配变监控终端、馈线自动化终端和站所终端等。配电自动化监控终端在应用中暴露出故障判别自动化水平低、实时性差等问题,馈线终端难以满足馈电线路保护的实时性和选择性要求。稳定可靠、快速响应是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发展趋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