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说课稿-新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30: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乙酸》说课稿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化学2(必修)》专题3第二单元中的 “乙酸”一节课。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而不一定追求一堂课在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上的完整性。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己学习了乙醇、乙醛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乙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贴进学生生活,学生对该物质比较熟悉。本节课内容不多,实验操作易掌握,便于学生采用实验探究法开展学习。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 2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节课。但是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就需要做很大的调整,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即: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学会分享与合作;⑤培养科学态度;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我尝试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设计这节课。

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以实验为基础,“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大课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过程 学习进程 创设情景 教学内容与方法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你能说出你的家里用过哪些醋吗?那么你们知道醋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醋酸”)醋酸的化学名称叫乙酸,本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乙酸的性质。 观察总结 展示一瓶“无水乙酸”,让学生观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使学生集中精力,从而导入新课。 察它的颜色、闻气味,结合初中学过观察分析,不仅加深对知的知识,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 识的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活动与探究 提供学习资源: 1.球棍。 2.教学课件:乙酸的球棍模型。 3.巡视指导。 小组竞赛: 1.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 2.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教师引导: 从乙酸的结构看,哪些键可能断裂发生化学反应?预测可能断裂发生化学反应的位置。 通过直观形象的分子模型,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并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实验探究 设疑引导:如果在O—H处断裂,则乙酸表现什么性质?请你根据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过酸的通性,在教师引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导下设计该实验不成问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题。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教师负责筛选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排序。 可行方案有: 力,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试液。 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方案二:用玻璃棒取乙酸溶液于pH试纸上,测pH。 方案三:将鸡蛋壳放入盛有乙酸溶液或食醋的烧杯中 方案四:将Na2CO3溶液加入到乙酸溶液中。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结论,教师点评 。 1.学生阅读教材67页[实验2],了解酯化反应是本节的操作技能,让他们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