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土壤学案 湘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47: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土壤

[自学新知]

土壤概念——是陆地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概况] 1、土壤组成

(1)图上的1、2、3、4分别代表土壤的肥力中的哪些组成?说出你的理由。

(2)这种土壤肥力高吗?为什么?

[土壤的成土过程]

土壤的形成

写出:(1)土壤与成土母质的关系

(2)土壤与气候的关系

(3)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4)土壤与地形的关系

土壤的

[实际应用]南方的典型土壤——红壤 思考:(1)红壤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2)红壤经过怎样的改良可以变成肥力较高的水稻土?

答案:

[土壤概况]

1占比例最大是矿物质,2最少是有机质,3、4是空气和水分。 有机质含量多,肥力较高。 [土壤的成土过程]

写出:(1)土壤与成土母质的关系

成土母质是物质基础,基本营养物质来源 (2)土壤与气候的关系

直接影响:参与土壤水分、热量。间接影响:影响微生物分解速度,影响风化壳厚度。 (3)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成土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4)土壤与地形的关系 考虑坡度、坡相等

[实际应用]南方的典型土壤——红壤

红壤:酸、瘦、粘。原因是: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大,土壤受雨水冲刷粘、酸。气温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积累少。

改良:用熟石灰——中和酸;施肥料——解决“瘦”;掺沙子——解决“粘”。 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