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9:39: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蔽”等7个生字;会写“伞、抬”等8个字;会写“喜欢、好像”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学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先声夺人,激学习之趣 1.(播放喜鹊的叫声)师:听!

2.师:听到了什么?指名(预设:鸟的叫声)知道是什么鸟儿吗?指一人说指名师:是哦,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喜鹊的叫声。(喜鹊图片)

3.师:看我来写它的名字。(板书“喜鹊”)一起读。(生齐读“喜鹊”) 4.学读喜鹊的叫声

(1)师:喜鹊的叫声长短,高低都不相同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如果用“鹊”来表示它的叫声,也是各不相同的,你们看!

(出示词卡:鹊!鹊!鹊! 鹊,鹊,鹊……鹊!鹊鹊鹊? 鹊!鹊鹊!鹊鹊鹊!)

师:这些不同的叫声该怎么读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试着读一读。 (2)指名尝试读师相机指导,提示学生关注标点来朗读第一个鹊!鹊!鹊! “!”表达强烈的感情,朗读时音量稍放大,语音可稍稍拖长,读出节奏感。

1 / 10

第二个鹊,鹊,鹊……

“,”读出逗号停顿,“……”读出声音延长。第三个鹊!鹊鹊鹊? “鹊!”感叹号可以重读,“鹊鹊鹊?”最后一个“鹊”语调微微向上扬,问号读出疑问语气。

第四个鹊!鹊鹊!鹊鹊鹊!

三个感叹号,两个“鹊”字,三个“鹊”字连读时,语速可适当加快,音量渐渐变高。

5.简介作者,齐读课题。

师:喜鹊住在枫树上(边说边板书“枫树上”)

师:《枫树上的喜鹊》是著名作家郭风爷爷写的,他当过老师,为小朋友们写过很多童话,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九课(板书序号“9”)《枫树上的喜鹊》,一起读课题。

二、分类整合,入文本之境 1.初读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翻开47页,首先认读双横线里的生字,再读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创设文本情境引入生字学习

(水流的声音鸟叫,水声)师:闭上眼睛,听!什么声音?(音乐旋律进入)来,跟着我,去我的家乡。轻轻迈开步子,你的脚下有一条乡村小路,那是我小时候经常走的,踩着软软的泥土,我们慢慢儿向前走。近了,近了,睁开眼睛,快看,这是我小时候来的最多的地方。有一条宽宽的河,小时候我经常会到河对岸去。

3.分类整合识字

(1)第一组:“渡”相关方位词 A(出示)认读“渡”

师: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小河,就是“渡”。 指读——齐读

B(出示)认读“渡船”

(出示”渡船”图片)师:我们村里人过河运东西靠的就是它。

2 / 10

指读,齐读

C(出示)认读“渡口”师:瞧,这是渡口。(情境图画渡口和船,边画边说)河边停船,过河的地方。

指读——齐读 D(出示)认读方位词

“渡口旁”师:枫树就在渡口旁边。(出示情境图对应位置出示“渡口旁”)指读

“渡口边”师:渡口的边缘这一条都是(手指图对应地方)——“渡口边”。指读师:渡口边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待得地方。

“渡口对岸”师:再看看渡口对岸。(词语在对应图旁)指读、齐读(“边”边缘,物体周围的部分;“旁”旁边,左右两侧)

渡口对岸是一座座低矮的小山,妈妈告诉我那是“山冈”,认读“冈”强调第一声——“山冈”——“山冈后里”指导“面”读轻声(山冈:不陡峭,不太高的山)

E方位词打捆读(PPT情境图方位词对应出现) 渡口旁 渡口边 渡口对岸 山冈后里 (2)第二组:含有“着”的词语

A师:小时候我会撑着船去渡口对岸的上冈。

(出示)撑着 指着 指读,重点指导“撑”后鼻音

撑着渡船 指着太阳 指读,师生问答式读

师:撑着什么——生:撑着渡船 师:指着什么——生:指着太阳

(3)第三组:枫树的相关词语A认读短语

(情境图再次出现)师介绍枫树:打我记事起这棵枫树就在渡口旁,村子里谁也不知道他年龄,听奶奶说,她小时候也经常去河边渡口这棵大枫树下玩,“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出示“一把太阳伞”认读 “一把绿色的太阳伞”认读

“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认读

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