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业大会上的讲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04: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同志们: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我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认识,把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领导者层面,要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不断深化认识,研究方法,把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出更大成效。 (一)加快工业发展,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走好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之路的本质要求。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两不三新”。“两不”就是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生态和环境;“三新”就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如何处理好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把工业经济当作第一经济来抓,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商丘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必须做到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有增加,这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工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工业。 (二)加快工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商丘跨越崛起的有效路径。今年,我市经济增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工业的支撑是分不开的。第一季度,商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开门红,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居全省前三位,-月份居第二位,-月份居第一位。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市场疲软、外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易的。这主要靠工业的贡献,我市的工业增加值去年月份增速,位居全省第九位;今年月份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因此,商丘作为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农区,要持续走好一条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三)加快工业发展,是破解难题制约、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现实选择。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是第一经济要素。就工业经济发展来说,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散、小、弱、低”的问题。“散”,体现在企业块头小,产业集群较低,布局分散;“小”,体现在工业经济总量小、规模小;“弱”,体现在企业竞争力比较弱;“低”,体现在产业层次较低,效益不高,管理水准不高。对此要保持清醒。商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定位是东部战略支撑,如何构筑这个支撑,我们的思路是“东张西望”,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边缘变前沿。商丘作为河南省最东部的城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由边缘变前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二是由传统农业地区变新型工业地区。大力发展工业,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坚定不移地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提供产业基础。 二、明确目标,建设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加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全市工业增加值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再翻一番,突破千亿元大关,着力打造“一谷三城六基地五中心”。 “一谷”,就是“中国冷谷”。“十二五”末,各种冷柜、冰箱生产能力达到万台,压缩机万台,全市冷藏车和专用车产能达到万辆,制冷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 “三城”,就是“食品工业城”、“纺织服装城”和“石油化工城”。()食品工业城。“十二五”末,全市液体奶超万吨、速冻食品超万吨、冷鲜肉及肉制品超万吨,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纺织服装城。“十二五”末,全市形成纺纱能力万锭、年生产服装亿件、运动鞋万双,纺织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石油化工城。建设中石油商丘千万吨炼化基地,静态投资多亿元,动态投资多亿元,年产值达亿元,利税总额亿元。 “六基地”,就是“煤及煤化工基地”、“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新材料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动车生产基地”、“环保专用设备生产基地”。()煤及煤化工基地。“十二五”末,煤炭年开采量超过万吨,形成烯烃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左右。()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十二五”末,全市铝工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年均增长,铝加工转化率以上。()新材料基地。“十二五”末,碳纤维年产高性能碳纤维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金刚石微粉系列形成年产亿克拉的生产能力,制品类产品形成万件(套)年生产能力,产品出口总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以上,实现销售收入亿元;玻璃日产能达吨以上,年生产浮法玻璃万重量箱左右,实现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超

亿元。()电动车生产基地。“十二五”末,电动车产量突破万辆,高性能电池万组以上,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左右。()环保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十二五”末,环保专用设备生产规模达到万台(套),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出口创汇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 “五中心”,就是“国家面粉及面制品检测中心”、“国家制冷设备研发中心”、“国家碳纤维新材料研发中心”、“国家超硬材料研发中心”、“国家环保专用设备研发中心”。 三、突出重点,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一)扩总量。商丘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总量不大,规模偏小,人均水平更低。要把商丘工业经济的总量做大,既要月亮,又要星星,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提升。一是抓机遇,促扩张。抓产业转移的机遇,传承三商之源,突显重要前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使更多的产业项目落户商丘;抓平台建设的机遇,抓住产业集聚区这个大平台,就是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抓转型升级的机遇,促进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二是抓龙头,促配套。拉长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要像民权的制冷产业一样,通过龙头型项目的引进落地,吸引带动配套和关联企业跟进转移,扩大产业规模。今年,每个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个,力争引进落地一个亿元以上的支撑力、带动力强的重大主导产业项目。三是抓集群,促集聚。每个县都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集群个、超亿元的产业集群个、亿元的产业集群个。四是抓运作,促升级。抓住省政府对产业集聚区进行规划编制调整的机遇,积极主动作为,科学有效运作,扩大规划面积,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 (二)提速度。商丘作为传统农区,工业基础薄弱,只有提升发展速度,才能赶超先进地区。一是开展全民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是“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最直接、最有效、最综合的手段。要千方百计上工业项目,做到“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使更多的项目集聚商丘。每个县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亿元、当年到位资金超过的工业项目,市直部门也要明确招商任务,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万以上的工业项目。二是加快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要抓住商丘新区建设机遇,吸纳更多的工业项目落户中心城区,做到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提高产业支撑能力。三是增强赶超意识。每个县(市)区都要盯着自己前三名的县,看着自己后三名的县,前赶标兵,后防追兵,不断提升在全省、全市中的排名。当前,经济运行有下行的压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弯道超车的时候,谁的速度快,谁就能率先破局,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三)调结构。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提升传统产业。主要是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农副产品加工围绕新型食品、休闲食品、便捷食品来提升,纺织服装围绕引进品牌、打响品牌来提升。二是壮大支柱产业。重点壮大煤及煤化工、铝及铝精深加工、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开发煤制烯烃、铝型材、铝板带箔、高档汽车轮毂等精深加工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制冷产业资源、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优势,逐步完善制冷配件、制冷研发、制冷检测、冷链物流等完备的产业体系。四是培育新兴产业。主要是培养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的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四)增效益。一是拉长产业链。把短的变长、把粗的变精、把低的变高。把短的变长,就是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把粗的变精,就是由粗放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把低的变高,就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由生产低端产品转为生产高端产品,比如铝及铝的深加工要围绕终端产品化,由生产铝锭向生产铝铸件、铝箔、铝制品转变。二是加大科技含量。既要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要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创业中心、研发中心等各种创新载体,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向创新要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深化企业管理。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开展管理制度创新,转变经营机制,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生产经营活力。 (五)举标志。去年我们提出打造

“商丘六大标志”,取得显著效果,今年要持续求进,高举标志,力争“商丘六大标志”在工业上有新突破。“商丘速度”就是快事快办、大上快上。“商丘创造”就是突破发展瓶颈,完善产业链条,生产出更多的高端产品。“商丘质量”就是质量过硬,保证安全,让老百姓吃的放心、用的安心。“商丘标准”就是引领行业标准,提升工作标准,高标准严要求。“商丘品牌”就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品牌,实现企业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的转变。“商丘环境”就是弘扬亲商、富商、安商的优良传统,创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强化措施,为工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抓工业上,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把工业经济作为评判干部的试金石、锻炼干部的主战场、选拔干部的大平台,激励引导各级干部群众踊跃投身其中,练本事、长才干、作贡献。 (二)落实责任。要建立和落实工业兴市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绩效挂钩。市委常委要带头执行联系基层基础工作的“五个一”制度,特别是要认真抓好联系的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使企业做大做强。 (三)破解瓶颈。要用改革的办法和手段,努力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等制约工业加快发展的要素瓶颈。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效增加工业用地供给,为工业战略发展预留空间。用好用足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增加地方财政对工业的支持。改善企业尤其是非公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增加金融供给,扩大市场融资,满足不同行业、各个层次企业的资金需求。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措施,抓好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生态系统“五网一系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煤电油运气等方面的协调和调度,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四)优化环境。把优化环境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生命线,倾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无干扰”的发展环境,让投资者感到商丘人人讲诚信、处处有商机。要深化“三治三提”专项活动,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巩固成果,扩大成果,形成成果,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让干部长期受教育,让企业和群众永远得实惠。对阻碍经济发展、不为群众服务、败坏商丘形象的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五)培养人才。选拔一个政治家容易,培养一个企业家太难。要加强对工业人才的培养,对发展企业的有功之臣,对有建树的企业家,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的人才保障。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支持企业采取聘用、技术合作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让更多的工业人才聚集商丘,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 同志们,工业兴则商丘兴,工业强则商丘强。推进工业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满怀信心谋工业,满怀激情抓工业,满怀执著兴工业,不断开创商丘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局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