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文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45: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

为规范临床医师输血前对患者的评估,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的评估。 (三)职责 1、临床医师

(1)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仔细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及输何种血液成分。

(2)每一位患者在输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临床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价。 (3)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1)对临床医师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进行监督检查及培训。 3、输血科

(1)配合临床输血管理委员和临床医师进行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 (2)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四)输血前评估管理程序

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值最客观,但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贫血原因(急性失血、慢性贫血或溶血)、患者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等因素对判断是否输血更有价值。

1、在决定输血之前临床医师应问自己下列10个问题 (1)输血的目的是什么?

(2)能否减少出血以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 (3)是否应先给予其他治疗?

(4)该患者是否具有输血的临床指征或者实验室指征? (5)输血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等疾病的风险如何? (6)给该患者输血是否利大于弊?

(7)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

(8)是否具有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监护输血患者,并能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迅速处理?

(9)是否已将输血决定及理由写入病程记录和输血申请单? (10)如果患者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在此情况下,是否接受输血? 2、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见表1 表1 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 评估项目 失血 评估内容 外出血 内出血——非创伤性:如胃溃疡、脉管曲张、异位妊娠、产前出血、. .

.

子宫破裂等 内出血——创伤性:如胸、脾、骨盆、股骨等损伤出血等 溶血 疟疾、败血症、D1C等 心肺情况和组织供氧 脉率、血压、呼吸频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脉搏、肢体温度、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绞痛、知觉水平、排尿量等 贫血的评估 患者对失血和(或) 贫血的耐受力 预期需要输血 临床:舌、手掌、眼、指甲等 实验室:Hb或Hct 年龄; 其他临床疾病:如子痫前期毒血症、肾衰竭、心肺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急性感染、糖 尿病等 是否预期作外科手术或麻醉出血是否继续、停止或再发生溶血是否正在继续发生 3、输血目的 输血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二是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除此以外均为不合理输血。

4、输血指征 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及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的要求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1)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 1)内科:

a、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b、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c、Hb70~100g/L,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遗传性血液病患儿在其生长发育期,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者或待产孕妇

2)外科:

a、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b、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c、Hb70~100g/L,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3)急性失血:

a、失血量<20%血容量,血红蛋白(Hb)>100g/L者或红细胞压积(HCT)>0.30者原则上不输血,但应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b、失血量>20%血容量,HCT<0.30或Hb<100g/L者,或需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可按下列方法输血:先输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再输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贫血病人。胶体液指人造胶体溶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制剂)和白蛋白。失血量过大,仍有进行性出血,频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病人可输部分全血。全血适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病人。而不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病人。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

4)不合理应用:

a、急性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就输红细胞。

. .

.

b、Hb>100s/L输注红细胞

c、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输注红细胞;

d、慢性贫血病因未查明,Hb>60g/L无明显贫血症状输注红细胞。 5)特别说明:

a、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b、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 c、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

d、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

e、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 f、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 (2)冰冻血浆

1)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只是适用于无相应浓缩剂的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2)口服抗凝剂(香豆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出血;; 3)严重肝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5)抗凝血酶III(ATIII)缺乏:见于口服避孕药、肝脏病、DIC、外伤及大手术所致的获得性ATIII缺乏;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血浆置换。

8)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9)特别说明:非血浆输注适应征: a、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 b、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

c、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PT或APTT显著延长或INR<5,但无出血症状; d、低体重早产儿PT或APTT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

e、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补充营养(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全血再构成(红细胞悬液+血浆)均为不合理输血;

10)不合理应用: a、用于补充血容量; b、与红细胞搭配输注; c、用于补充营养; d、用于促进伤口愈合。 (3)血小板 1)内科:

a、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

b、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出血或预防出血,可输血小板 c、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