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4:57: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主备人 蔡官华 教材简析
本课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本课由三篇文章组成,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学习难点
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读书名言导入。
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预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
课件出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
预设:批注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画出分隔符。教师相机纠正“识”的读音。学生自由读两遍。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跟读。画出分隔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2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注意:第一部分的“识”与第三部分的“识”读音不同。 三、学习生字。
1、师: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还有读不正确的音。
读会认字:
耻chǐ 矣yǐ 岂qǐ
分组读,找同学读,教师相机纠音。
预设:“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第三声。 2、学习会写字。
(1)找同学说一下易写错的字或者写这几个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岂”上部是“山”,下部是“己”,不是“已”,注意不要露头;“窥”是“穴”字头;“皆”上部“比”字应写得较大,下部“白”字写小一点。
(2)学生在习字本上将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相机纠正。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三句读书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