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地税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22:17: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税收风险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在税务系统逐步推行,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省局2014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构建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专业化管理。根据省、市局工作要求,资溪县地税局作为抚州市地税系统第三个试点单位(继乐安、南城县之后),经过前期紧张、高效的准备工作,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推行税收风险管理,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取得了一些成效:地税干部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征管漏洞被发现和堵塞、税源基础管理得到加强等;同时也暴露出了基层推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困

难,本文结合资溪地税实际提出改进基层风险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推行风险管理的过程及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动、统一思想。由县局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责任到人,采取召开全体干职工大会、分局干部座谈会、干部个别谈心等各种形式,把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讲深讲透,使干部思想由传统税收管理模式向税收风险管理模式转变;由“分片”管理模式向专业化、职能化、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

(二)建立制度,规范管理。我局根据《抚州市地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资溪县地方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办法》及分级分类风险指标。设置高、中、低分级分类风险指标涉及管理、申报等400项,且采取动态管理。

同时,县局在年度绩效考核中专门设置并加大风险管理考核指标比重,并由风控分局按季统计通报各风险应对机构的应对成效,计入绩效,以确保风险管理制度办法落到实处。

(三)搭建平台,挖掘数据。在推行税收风险管理之初,我们就牢牢树立了一个理念——数据是风险管

理的生命线,并谋划筹建了两个数据(工作)平台。

1.县一级层面的综合治税平台。通过县局的多次呼吁、推动,县政府于今年4月份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涉税信息交换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印发建立涉税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加强综合治税意见的通知》(资府办发〔2014〕2号)。并在县政府信息中心专门设立了涉税信息交换平台,要求成员单位

每月5日前规范上报上月涉税信息。

为进一步提高涉税信息质量,在平台上线后,县局风控分局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设计了工商、国税、土管等37个重点单位应报送的100多份涉税信息表格,由县政府办下发执行。 2.县局层面的干部工作日志平台。平台设置了每日资讯、信息快递等特色模块。日志平台正式上线后,所有地税干部每日将个人工作情况详细的记录上传至日志平台,由县局办公室每月进行考核。县局风控分

局实时关注个人日志,至今已通过该平台发现涉税风险点40余个。

(四)完善流程,形成闭环

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预警指标、行业风险识别模型和风险管理平台,初步形成风险信息采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任务推送、风险应对及反馈和考

核评价的风险闭环管理。

1.信息采集。一是通过第三方涉税信息平台。二是到房管、土管等部门一次性采集历年涉税信息。三是

通过总局、省局、市局各平台软件。

2.分析识别及等级排序。风控部门按照税收风险管理计划,采取分行业,运用计算机自动分析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纳税评估办法,开展税收风险识别查找的风险点,根据高、中、低的风险等级向相应部门推送。

3.风险应对及反馈。区分高、中、低度风险分别由稽查局、核查局、税源管理分局或征收服务分局进行应对。风险应对机构对纳税人采取应对措施后,将结果按照任务完成时限要求向风险监控部门反馈。 4.考核评价。风险监控部门制定风险任务考核评测表,根据各应对部门应对及反馈情况进行案头与实地

相结合的考核评测,综合测评分数将作为年终绩效考核评分依据。

二、推行风险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风险管理由最初的风控部门“单打一”变成现在的“团体赛”。改革之初,很多地税干部认为既然专门设置了风控分局进行管理,和自己就关系不大,即使有任务推送过来了,也只是应付了事,积极、主动参与风险管理更无从谈起。通过建立完善制度、严格应对考核,现在大家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入,风险防控“人人有责”的观念初步形成,风险应对机构由原来的一味被动接受任务转变为能在应对中主动分析、

思考,寻找征管漏洞。

(二)风险分析、推送、应对的情况。

1.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风险扫描。今年以来,风控分局通过第三方数据、行业评估分析,共发现并推

送355户高、中、低风险任务,其中77.46%的风险点是通过第三方涉税数据发现的。

表1:风险扫描方法情况统计表

任务性推送 7 1.87% 风险扫描方法 数量 比例 反馈疑点 3 0.85% 第三方数据 275 77.46% 评估分析 70 19.72% 合计 355 100%

图1:各种风险扫描方法扫描风险点所占比例

2.风控分局不断摸索、大胆创新,将纳税评估分析方法与风险分析相结合,对多个行业进行涉税风险分

析,效果明显。

(1)旅游行业。根据第三方涉税平台收集到的旅游局报送的各旅游企业各月旅游接待人数,结合内部征管资料,对我县多个重点旅游企业纳税情况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营业税等

多个税种存在疑点,查补税款406万元。

(2)建筑安装行业。根据第三方涉税平台收集到的城建、房管等部门报送的各建安房地产企业验收竣工、产权登记等涉税信息,结合项目登记及内部征管资料,对我县建安房地产企业进行拉网式风险识别分析,

共发现30多处风险点,并推送至风险应对部门,查补入库税款500余万元。

(3)劳务派遣行业。收集社保等部门报送的劳务派遣公司各月参保人数等涉税信息,结合该行业经营特点,抓住管理费用占各月发票开具总金额的关键风险预警指标,对我县劳务派遣行业10多户企业进行拉网式风险识别分析,共发现多个企业存在少缴营业税等地方各税风险,已推送核查部门3户,查补入库税款

15余万元,并建立了劳务派遣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三)“两大”平台运行情况良好

1.自第三方涉税信息平台上线以来,共收集到600多份第三方涉税数据信息,风控分局对其中400余条基础涉税信息直接下发给税源管理分局利用;对重要涉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共发现中等以上涉税风险100

多条,分别发送核查、稽查部门进行应对。

2.工作日志平台运行情况。通过分析个人日志,及时跟踪风险应对的过程和效果,风控分局及时开展事

中调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整体质效。

三、推进风险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难

(一)干部思想观念仍未根本转变。一些地税干部仍存在传统征管模式的老思想,简单地把推进税源专

业化管理等同于再次调整征管机构和重建征管模式,无法完全理解和适应新的征管模式。

(二)系统内部数据支撑力度不够,第三方涉税平台运行效率也有待提高。在目前的征管系统中,县级局收集、挖掘数据的渠道受到很大限制,许多进行风险分析所必需的数据由于数据管理权限的限制,县局都无法批量、稳定的获取,大多数时间是靠人工方式来取得数据和分析税收风险的,不仅效率低,且质量

差,直接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从外部数据支撑来看,我县现在运行的第三方涉税信息平台架构过于简单、粗糙,靠各单位人工的报送,加上各政府部门自身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地方还是人工登记纸质台帐。其次地方政府对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后续的配套奖励机制,很多部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单靠地税部门协调

的难度非常大。

(三)县级风控部门人少事多,很难做精做深风险管理。现在,风控分局对应上级科(室、办)达到9个,工作纷繁复杂,实际上专门进行风险管理人员少之又少,加之综合业务素质较全面的干部不多,要进行精

准地风险识别、分析及推送难度较大。

(四)风险监控部门的主导作用未能体现。一方面体现在今年的系统绩效考核分数比例上,自省局以下,风险管理考核所占的分数比例都比较低,很难体现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改革方向,也难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目前征管模式下,县级风险管理机构设置无论从人员配备还是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其

他分局没有差别,没有凸显风险机构的“指挥中心”和“引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