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子的路为什么越走越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5:26: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贫困学子的路为什么越走越难

作者:杨耕身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6年第01期

位于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道真,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在道真人看来,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然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展的一项针对1200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调查显示,受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呈现“常态化贫困”趋势。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

早在2015年初,《人民日报》就刊文指出,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可以说,近期《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密集报道,再一次引发了公众对于社会阶层固化、上下流通渠道堵塞的担忧。

与之前一些地方重新流行的“读书无用论”不同,报道向我们展示另一种真实的图景:在贵州省道真县民众有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在这国家级贫困县的人们看来,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最好通道”是不是也意味着,它其实就是最后的通道?至少我没有看出,当毕业即失业成为有些贫困学子的宿命,许多贫困人口及其家庭还有什么通道可改变那种“常态化贫困”。

贫困学子的高失业率及阶层板结化的情状,倒不是今天才广为人知。该报道真正让人产生击中痛点之感的一句话,是那句“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的感慨或判断。这样一句话,与35年前那句“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何其神似。在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这封信道出了当时亿万青年的彷徨、苦闷、迷惘。

35年后,类似感喟再现,这延续的,是怎样一种吊诡与隐秘?潘晓与今日贫困学子的诉求或有不同之处,但从“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到“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除了诉求出发点不同外,他们的苦闷没有二致,他们的彷徨如出一辙。“潘晓”们曾“为了寻求人生意义的答案”的努力,这一代的贫困学子是否有了笃定的答案?“潘晓”们曾经渴望的“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这一代的贫困学子是否得以实现?时间浩荡地演进着,物质社会发生着神奇的改变,然而,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心灵秩序却并不乐观。他们左冲右突,却总没能走出那样一种悲愤而迷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曾经的潘晓,和今天“只怕没机会”的贫困学子,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当“富(官)二代”与“贫二代”的划界渐成一种常态,只能表明某种倒置。而从社会公正角度而言,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不仅应当机会平等,而且应使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获得最大利益。这也正是美洲开发银行在“经济和社会进步”报告中指出的,“贫穷和不公正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需要外来力量干预的问题,是因为这些现象并非个人选择的结果,而是那些超出个人控制能力的因素作用的结果,或者是过去遗留的一些问题所造成的后遗症。”

当“教育改变命运”这条路也越走越难,贫困学子的人生路越走越窄,只能表明公共政策与制度建设在改善阶层固化方面乏善可陈。如果仅仅是就业难,或许并不是最为严峻的现实。真正严峻的,是如何才能真正改变越来越板结化的阶层壁垒,怎样建立更加具有活力的社会流通机制,从而让一代又一代不甘于贫困与现状的青年人找到信心的寄托,找到公平正义的“入场券”。

观点运用:路,为什么越走越难;创造机会公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给农村孩子更多梦想生长的空间;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保障贫困学子的平等权利;苦闷与迷惘;流动与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