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42: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飘转出“汉塞”,像“归燕”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有准确的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

2.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叙写了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3下列对《龟虽寿》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是 (B)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诗人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 指出我们应该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而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诗人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因此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下列对《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Ⅴ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Ⅹ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Ⅹ)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Ⅹ)

6. B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8 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表现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9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8.(03年荆州)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路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差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以下为07年枣庄中考题)

9.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又迷惘的情形。 10.下列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月》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田园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了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7、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3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