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8:41: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CADA CBBBC BCADA BABCD

×∨×∨× ××××× ×∨∨×× 第十一章

二、单项选择题。

1、因具备调控力度大、效果好、灵活性大等优点,而成为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最常用的手段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把( )作为其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A、稳定物价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均衡 3、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消除了( ),社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 B、自愿失业 C、非自愿失业 D、结构性失业

4、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是指中介目标具备( )。 A、相容性 B、可控性 C、相关性 D、准确性

5、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 )。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6、凯恩斯学派主张以( )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法定准备金 D、超额准备金 7、货币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8、目前,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 )。

A、信贷规模 B、现金发行量 C、货币供应量 D、信用总量 9、下列不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主要冲突的是( )。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10、中国从( )开始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 A、1984 B、1985 C、1983 D、1986

11、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 )而发挥作用。 A、资金成本 B、超额准备金 C、贷款利率 D、存款利率 1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 )而发挥作用。 A、资金成本 B、准备金 C、贷款利率 D、存款利率

13、在调节货币和信用时,迫使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的政策工具是( )。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政策 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利率管制

14、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在贴现率,会使商业银行( )。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15、消费信用控制是对( )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A、不动产 B、耐用消费品 C、债券与股票 D、金融衍生资产

16、利率传递效应中能够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是( )。 A、基础货币 B、货币供给量

C、再贴现利率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7、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导致公众调整持有的资产组合,进而引起收入变化的过程就是( )。

A、货币供应量效应 B、货币乘数效应 C、利率传递效应 D、资产替代效应 18、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主要受( )的影响。 A、货币当局对经济发展的预见力 B、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效率 C、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

D、货币当局对政策的调整力度 19、降低税率属于( )。

A、宽松的货币政策 B、紧缩的货币政策 C、宽松的财政政策 D、紧缩的财政政策 20、下列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是( )。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再贴现利率 C、加强公开市场业务 D、扩大消费者信用 三、判断题。

1、物价稳定就是反通货膨胀。( )

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 ) 3、充分就业就是指所有劳动力 100%都有工作可做。( )

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 )

5、中央银行的各种政策工具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 )

6、当中央银行判断经济过热、需要紧缩银根时,可以选择再贴现政策工具,降低再贴现率。( ) 7、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变动,它就不能构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 ) 8、流动性比率是中央银行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规定的流动性资产对现金和存款的比率。( )

9、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

10、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 )

11、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 12、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弱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 13、衡量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最主要的还是衡量效应发挥的快慢,而不是效应发挥的大小。( )

14、货币政策时滞越短,越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

15、一般而言,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有利于实现经济扩张的目标。( )

BACCB BACDA BBBAB CDCCC

×∨××∨ ××××∨ ×××∨×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一、单选题

1.金融深化理论的提出者是罗纳德·L.麦金农和( )。A、爱德华·S.肖 B、约翰·G·格利 C、金 D、福知高雄 2.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解释的是( )。

A、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B、金融发展与金融政策的关系 C、金融政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D、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以下不属于金融抑制的表现的是( )。 A、金融管制 B、利率限制

C、信贷配额 D、金融体系不健全 4.以下不属于量化一国金融深化程度指标的是( )。 A、金融存量指标 B、金融系统效率指标 C、金融流量指标 D、金融资产价格指标

5.由初始的金融制度向成熟的金融制度发展,首先表现为( )。 A、金融机构 B、金融规模 C、金融资产 D、金融产品 6.金融相关比率的提出者是( )。

A、罗纳德·L.麦金农 B、爱德华·S.肖 C、约翰·G·格利 D、雷蒙德·戈德史密斯 7.金融相关比率达到( )时,该比率就将趋于稳定。 A、0.5~0.65 B、1~1.5 C、0.66~1 D、0.75~1 8.( )用两部门模型修正和补充了麦金农的一部门模型。

A、卡普 B、马西森 C、加尔比斯 D、弗莱 9.( )摈弃了麦金农关于实际货币与实物资本的互补性假说。 (12.2) A 简单 识记

A、卡普 B、马西森 C、加尔比斯 D、弗莱

10.( )在金融发展模型中加入了动态调整参数,建立了动态金融发展模型。 A、卡普 B、马西森 C、加尔比斯 D、弗莱 11.金融发展是指( )。

A、金融机构数量增加 B、金融工具多样化

C、金融效率提高 D、金融结构变化 12.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包括( )。

A、有助于资本积累 B、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C、有助于提高金融资产储蓄比例 D、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

13.( )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在金融机构中推行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增强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

A、1979年 B、1981年 C、1984年 D、1985年 14.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 )。 A、交通银行 B、中国实业银行 C、中国光大银行 D、华夏银行

15.我国金融业全面繁荣,由计划金融体制向市场金融体制过渡的重要时期是( )。

A、1979—1984年 B、1985—1993年 C、1994—1998年 D、1999年至今

二、判断题

1.发展中国家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具体表现是压低实际利率,高估本国货币的币值。( ) 2.发展中国家通常依靠通货膨胀政策来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 ) 3.金融深化论的提出标志着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建立。( ) 4.金融自由化的条件是金融深化。( )

5.货币实际收益率的上升导致投资者资金成本的降低。( ) 6.金融深化往往使实际利率高于市场出清的均衡利率。( ) 7.金融技术包括分配技术和中介技术。( ) 8.资本存量的规模取决于投资的规模。( )

9.私人投资者向消费者出售初级债券属于直接融资。( )

10.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动反映了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数量上的变化关系。( )

11.金融相关比率是由一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 12.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融资成本(包括利息与各种费用)越低。( ) 13.金融相关比率中的经济活动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表现。( ) 14.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要低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 ) 15.随着一个国家金融的发展,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的比重趋于下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占有比重相应提高。( ) 16.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ADDBC DBCAD DDCAB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