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1 21:53: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1》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1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学 分: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 农业环境保护、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城市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工程等专业
二、课程定位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环境保护类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的物理性质的测定、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操作步骤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了公共基础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学习,并通过后续课程和顶岗实习,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备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方法,弄清颗粒物的测定、分子状污染物的测定、烟道气的测定、土壤监测、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方法及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及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本内容、实验室质量保证、分析质量保证、数据质量保证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 1.职业能力目标
①能掌握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的物理性质的测定、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②能掌握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方法,颗粒物的测定、分子状污染物的测定、烟道气的测定的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③能承担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的物理性质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操作、影响评价等工
1
作;
④能开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实验室质量保证、分析质量保证、数据质量保证等工作,并具实施有效生态管理,生态监测与生态治理的一般能力;
⑤能开展环境污染物与毒物的迁移、转化、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2.知识目标
①了解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和展望、水质监测的对象和内容、活性污泥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原理、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土壤监测特点;
②掌握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的物理性质的测定、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影响因素;
③能进行实验室质量保证、分析质量保证、数据质量保证,开展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大气污染监测和土壤监测工作。 3.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工作,自觉执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环保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
②培养学生具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能力,监测能力和管理能力; 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四、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要求,着重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四大能力培养。依据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系统进行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以典型大气监测、水样采集与保存、水的物化性质测定等案例为载体,依据水的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及操作步骤与影响因素,确定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大气污染监测项目、土壤监测特点等重点内容,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选择与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体现“学”和“做”的教学内容。
围绕学生毕业后在环保行业能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管理等岗位的工作要求,选择涵盖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毒理学效应,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途径与机理,环境污染物、毒理学评价等课程内容,以若干典型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监控、环境污染监测、环境污染治理为案例,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和原理,进行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使学生具有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治理、
2
环境管理的基本技能。
2.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案例教学和课后任务导向教学相结合,将环保行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以真实场景为对象进行课后任务导向组织教学,从教学过程和形式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
模拟 “项目任务”,将课程内容置于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管理活动中,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授课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学生在“参与项目”中学习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特点及技术,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水质监测的对象和内容,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的物理性质的测定、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影响因素;掌握环境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从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影响因素、活性污泥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原理;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和项目、土壤监测特点的案例中,掌握环境监测、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影响因素,使学生能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于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切入点,实现真实“工作”和“学习”的紧密结合。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要在顶岗实习中学习,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因此,本课程将稳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企业工作者”,并在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中得到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发挥教学策划、导演,指导作用。
4.效果评价
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表1 课程内容 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型工作任务 任务1环境监测的发展、分类、基本项目、特点等 项目一 绪论及实验室基本操作 任务2 实验室基本知识 任务3 实验操作基本功练习 任务1水样采集和保存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二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理实一体) 任务2不同采样器的使用条件及不同测定元素的保存方法 任务3 采样练习 任务1基本原理 项目三 水质SS的测定(重量法)(理实一体) 任务2 准备工作 任务3 实验操作 水质DO的测定(理实一体) 任务1理论知识 任务2 准备工作 任务3 实验操作 建议学时 2 2 4 2 2 4 2 2 4 2 2 4 8 8 8 8 项目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