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8:12: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广西民族博物馆(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位于邕江之畔的广西民族博物馆,是一座展示民族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于2008年12月建成,2009年5月1日对公众免费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博物馆建筑面积3.3万㎡,现有藏品3.5万件(套),包括古代铜鼓、民族服饰、织锦刺绣、生产生活用具、民间工艺、民居建筑等。常设《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壮族文化展》《多彩中华—中华民族文化展》《缤纷世界—世界民族文化展览》《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6个固定陈列展览。
今天我们游览的重点是铜鼓文化展厅了,这里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铜鼓陈列目前馆内共存有310面。其中北流出土的一面铜鼓直径达165厘米。被誉为世界的铜鼓之王。就是这面“云雷纹大铜鼓”,体型高大,鼓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达300公斤。鼓面中心是八道光芒的太阳纹,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圆弦纹分成五道晕圈,晕圈内布满单线旋出的云纹和菱形套叠的雷纹。属于一级文物藏品,相传是西汉年间制造。
而河池市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民间传世铜鼓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2003年为配合文化部“广西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保护工程”的实施进行的普查中,共登记到铜鼓1458面,其中河池民间收藏1388面,河池各县、市、区文物博物馆等单位收藏30面(其中传世铜鼓27面,出土铜鼓3面)。东兰县共登记有收藏504面,是名符其实的“铜鼓之乡”,南丹县也有504面。
铜鼓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青铜器,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基本形态是:平面曲腰,中空无底,遍体饰花纹,两旁附耳。历史上,铜鼓曾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作为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广泛用于集众、盟会、战阵、祭祀、娱乐、丧葬、陈列等场合。
壮瑶铜鼓习俗是壮、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壮、瑶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壮族铜鼓习俗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中。至今铜鼓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在大部分地区和众多的民族中已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某些遗迹和历史的回忆,但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各壮村瑶寨的传统
文化节庆活动中,如蚂拐节、祝著节、铜鼓舞、猴鼓舞等,仍保存着使用铜鼓的古老习俗,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红水河流域使用铜鼓的壮、瑶民族的经济状况、文化面貌和心理素质,以及他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独特创造力,为绵延千古的铜鼓文化留下了“活化石”,成为一种壮、瑶族活着的文化遗存。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只有游览,请拍照时关闭闪光灯。穿越空间,时间的限制,来一场异域文化之旅。
铜鼓作为乐器,和舞蹈是难以分开的,自有铜鼓时就有了铜鼓舞。乐舞是古时人们祭祀仪式的主要内容。壮族先民每逢祭祀仪式,就跳铜鼓舞。在广西左江花山崖壁画上,就绘有壮族先民跳铜鼓舞敬神的祭祀场面。铜鼓传说《雷鼓的传说》中说,壮家人每逢双亲过世时就跳铜鼓舞。这是壮族在丧葬时敲铜鼓跳铜鼓舞以祭死者灵魂习俗的反映。如今铜鼓舞仍然流行于壮族民间,只是它的祭祀功能已经衰退,更多的是娱乐性。
铜鼓在古时还是象征权力和财富的重器,只有部落首领或村寨的头人才拥有铜鼓。《隋书·地理志》说:“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9]888“都老”是壮语“老者”的意思,意译为“头人”。壮族铜鼓传说《铜鼓老祖包登》[10]278-280中说把壮族的重甲人把铜鼓尊奉为保护神,把包登①尊奉为波掌——世界上的大能人。每个重甲人的村子里,都有一名包登,专为人们求神问卜,消灾免难、驱邪捉鬼。凡是做包登的人家里,都供有一面无底的铜鼓。反映了古时只有部落首领或头人才拥有铜鼓的历史事实。
铜鼓传说反映了壮族民间使用铜鼓的一些习俗,这些习俗有的至今保存,有的已经消失,说明铜鼓在壮族人民生活中的功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迁而发生变化的。
广西民族博物馆(二)
[景区基本要点]
位置:位于南宁市青秀山森林公园南侧,南临蜿蜒向东的邕江。
创建年代: 2002年底动工建设,于2008年12月竣工,2009年5月1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占地面积:占地130亩。
地位:是全国建筑规模与展示面积最大、观众服务设施最为齐备的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
特点:馆内采用了实物陈列与场景复原陈列相结合、静态陈列与动态陈列相结合的方法,并配以多媒体音像展示和观众参与活动,加上声、光、电的艺术烘托,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以满足全景式文化展示的需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使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增强陈列的观赏效果。 拓展点:广西历史文化讲解,北部湾“4+2”旅游联盟发展(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发展)。
[主要展区] 馆内常设三个大型主题展区,即《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中国与东盟》,另设两个临时展区,常年向观众提供不同主题和内容的临时展览。 [参考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是向人们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而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向海内外公众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广西民族博物馆于2002年底动工建设,于2008年12月如期竣工,并试行开放,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献上了一份厚礼。2009年5月1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继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后建设的第三个自治区级博物馆,是迄今全国建筑规模与展示面积最大、观众服务设施最为齐备的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
该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森林公园南侧,南临蜿蜒向东的邕江,占地130亩,由主体大楼、管理楼、传统民居文化生态展示园组成,是一座以广西12个世居民族繁衍生存、融合发展的社会发展物证、文化艺术遗存、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研究成果的调查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为主要任务,兼顾对东盟十国乃至国外相关民族文化的研究展示,并向公众提供观赏、旅游和文化休闲活动以及相关商务等服务的民族文化博物馆。馆内常设大型主题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广西最具特色的民族文物专题陈列《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示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风采及东盟各国文化与艺术的专题陈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