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四及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09: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四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 )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 法律 B 利益 C 阶级 D 国家 2、政治权力具有( )的特性。

A 权威性 B扩张性 C排他性 D 强制性 E 支配性 3、( )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 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 理论与策略 4、( )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 说服方式 D 压力方式 5、( )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 密尔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托克维尔 6、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 )。

A 君权神授论 B 人民主权论 C 社会契约论 D 天赋人权论 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 )。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申诉和控告权 C监督权 D 批评和建议权 8、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 )。

A 民主权 B 财产权 C 生存权 D 自由权 9、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 )。

A政治权利 B 财产权 C 平等权 D 自由权

10、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 )上。 A 财产权 B 平等权 C 自由权 D 参政权

二、填空(每空l 分, 共6 分}

1、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 问题。 2、 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3、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 政治延续2000多年。 4、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 ,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5、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 。 6、墨子的政治学说以 、“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 分, 共1 8 分}

1、利益集团: 2、宪政: 3、市民社会:

四、简答题(每小题1 2 分, 共3 6 分}

1、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1

2、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3、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2 0 分}

1、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BCDE 3、D 4、B 5、B6、A 7、A BCD 8、A C D 9、A 10、D

二、填空

1、无为而治 2、行为主义 3、公民权利 4、权威性 5、权力 6、公共利益 三、名词解释

1、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2、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 1、(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暴力方式(武力)。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2)压力方式(操纵)。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

(3)命令方式(权威)。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4)规范方式(契约)。规范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5)说服方式(灌输)。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

(6)奖酬方式(激励)。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动。

(7)处罚方式(遏制)。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

3、(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2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五、论述题

1、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