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大纲附答案(南邮201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3:3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引导。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辨析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2)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3)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4)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论述题:如何科学的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

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推动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第二章: 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辨析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答:正确,毛泽东指出,

a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b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c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

d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简答题

1、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 简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3、 简述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

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第三章

名词解释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辨析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正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简答题:

1、 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简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的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第四章 简答题

1、 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理。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3、 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

报告,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

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论述题: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综合前3题,结合实例.

第五章 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辨析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错误: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简答题

1、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提出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

论断,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也是马克思主义。 3)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