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3:12: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明惠 孙景贵 李英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4期

[摘 要]随着中国果蔬产业的迅猛发展,果蔬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并快速成为部分农村地区的主导支柱产业。但由于果蔬存在的易腐烂、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地域性生产和异地运输销售等特点,导致目前“农村果蔬走不出去,城里人吃不上新鲜果蔬”成为农村果蔬冷链发展的普遍困境。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在分析目前我国农村果蔬冷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农村果蔬冷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互联网环境,提出农村果蔬冷链发展策略,为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建议与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据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果蔬总产量达到约10亿吨,但由于保鲜技术及设备的落后,冷链流通的果蔬量仅1.46亿吨,而常温条件下流通的果蔬耗损量更是高达20%-35%。作为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传统果蔬冷链物流市场正面临着发展与挑战,在新型互联网环境下,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将何去何从,传统冷链物流模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值得我们进行深思与研究。

1 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果蔬属于易腐易烂品种,其保鲜及储藏对温度有一定要求。结合不同果蔬的生理特性,果蔬冷链市场中保鲜方式主要分为冷藏与常温两种。但在中国,盛产果蔬的大部分农村地区,散户种植方式居多,种植果蔬的农民或受经济限制,或由于冷链知识匮乏,果蔬在采摘、分级、清洗后并未进行相应的预冷作业。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常温运输为主,冷藏设备缺乏、运输时间长等也造成果蔬流通中的大量损失。

目前,农村果蔬冷链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即农户直接把果蔬运至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或者是批发商从农民那里收购果蔬,然后运至批发市场进行批发销售或者转卖给连锁超市等再行销售。(2)连锁超市模式,即农户与超市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或合同,向超市提供果蔬货源。(3)农贸市场模式,当地农民根据当地发展,自发约定,并形成风俗的,在固定时间地点,人流量较大地方,进行果蔬等农产品销售的交易行为。 2 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产地设施建设滞后,“断链”现象严重

我国果蔬产地大多在农村,相对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果实、蔬菜在农田或果园采摘后,根据品质、种类、大小等不同进行分级、清洗后,原则上最好在产地进行预冷作业。但由于经济、管理、散户种植特点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大部分农村,农户在预冷方面,更多地采用摊开处理或阴凉处放置等方式去除“田间热”,并未进行严格意义上的预冷作业。同时,冷库等设施设备的缺乏,也造成冷藏作业的缺失。而在运输途中,更多采用普通车辆运输,常温运输,果蔬从产到销,“断链”现象普遍。 2.2 信息不对称,果蔬走不出农村

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信息社会如约而至。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信息滞后,信息堵塞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依然是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触信息化产品比较缓慢,信息化意识薄弱,因此,许多最新的果蔬产业信息、互联网发展趋势仍被拒之门外。结合果蔬散户种植特点,许多果蔬农户都面临着收获的水果、蔬菜找不到货主,最后被迫批量低价出售或批量腐烂,水果、蔬菜难以走出农村的困境。 2.3 缺乏冷链意识,果蔬不懂保质

冷链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不仅对设备的专业性要求比较强,对人员要求也如此,从产品包装到信息化技术,对整个冷链管理过程都提出了一定要求。而在我国农村果蔬市场中,能够从事冷链物流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人们对于冷链的认识、理解也显薄弱,通常理解为加冰、洒水就等于冷链作业。这也就导致,当大量的果蔬没有货主接收时,每年因快速腐烂、变质而浪费的果蔬非常多,同时,运输途中,因缺乏冷链意识,常温运输而损耗的果蔬也高达30%左右。

2.4 信息化落后,果蔬冷链信息平台缺乏

随着经济发展,亚马逊、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进驻生鲜果蔬市场,带来了果蔬生鲜市场一场新的变革。但在不断满足大多数人生鲜购物需求的同时,农村果蔬市场依然面临瓶颈。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果蔬冷链物流模式,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损耗严重,且难以满足果蔬的时令性特征,其主要原因仍在于可以缩短交易流程、流通环节的果蔬冷链信息平台缺乏,信息不对称,信息无法实现共享。 3 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3.1 政府出台政策,规划农村果蔬冷链发展

果蔬类农产品时令性强、保质期短,这也就决定了及时对果蔬进行产地预冷作业,才能更好地保证品质。而进行预冷作业,冷藏设备,如冷库等必不可少。但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冷库数量匮乏,分配不均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果蔬冷链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此问题,政府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统一规划:一方面针对原有的冷库,找出目前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升级,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在已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建设规模及数量、地域分布的需要,出台相关鼓励性政策,鼓励、支持农户自建冷库等。 3.2 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农村果蔬冷链信息化培训

针对农村信息化滞后问题,可以成立相关的农产品信息化组织,邀请果蔬农产品信息化方面专家或企业成功人士,定期下乡对果蔬农户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开展相关讲座,讲解果蔬农产品信息化发展的相关知识,介绍互联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新模式,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果蔬农户开拓信息视野。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定期组织果蔬农户代表或村干部等外出学习最新的农产品信息化知识,积极突破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瓶颈,寻找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新途径。

3.3 成立相关组织,进行果蔬冷链物流知识普及

我国农村是果蔬生产的主要基地,但广大果蔬农户以及果蔬冷链物流的相关参与者对于果蔬冷链知识的了解却相对匮乏,果蔬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断链”现象依然明显。根据此现象,可以发动冷链物流协会力量,成立各地方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定期对广大果蔬农户、批发商、经销商、运输承运者等果蔬冷链物流的参与者进行冷链物流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普及冷链物流相关知识,提升冷链物流意识,逐步深入理解果蔬农产品保鲜、保质的深层含义,并在实际参与过程中运用冷链物流相关知识解决果蔬农产品在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发生的易腐易变质问题,提升产品新鲜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4 构建“互联网+果蔬冷链物流”的网络信息化平台

跟随电子商务发展,依托广大农村果蔬生产基地,结合当地资源情况,构建“互联网+果蔬冷链”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将众多果蔬农户信息纳入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果蔬农产品的宣传、再包装以及推广。同时,利用互联网思维,把原本分散的果蔬农户、批发商、经销商等通过信息共享方式聚集在平台,将原本小批量、分散在各地的果蔬资源进行汇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也可以在平台上构建类似天猫、京东等的果蔬农产品交易平台,将线下资源与线上销售相融合,实现果蔬产品更快、更直接的流通,打破传统的果蔬冷链物流模式瓶颈。 4 结语

我国果蔬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纵观目前农村果蔬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情况,瓶颈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目前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实际面临并真实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结合互联网环境,提出从政府政策、信息化、冷链意识提升、网络平台搭建四个方面提升我国农村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略,旨在对目前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与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