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9:22: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

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简单讲,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他把功能分成九类①[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中,奈达将语言的功能分成9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cogni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

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最好的翻译读起来应该不像翻译。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者的束缚。翻译应避免“翻译腔”(translationese)。奈达提出了翻译要达到的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

奈达从几个方面科学地描写了功能对等的具体内容。这里将他的理论简单地概括成三个部分:①抛弃传统的词性概念;②采用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概念以及句子转换的概念克服句法对译者的束缚;③用同构体的理论(isomorphism)来克服社会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现在分述如下。

五、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

一、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

综观奈达的翻译思想,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早期带有明显的

美国结构主义色彩的语言学阶段;中期的翻译科学说与翻译交际说阶段,以及后来的社会符号学阶段.

1.2.3 动态对等说

这是奈达翻译理论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种观点。所谓动态翻译,就是在翻译交际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即“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贴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在这个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自然”,指译文不能有翻译腔;二是“贴近”,指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三是“对等”,这是核心。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对等,但译者应该在寻求“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上下功夫。在这方面,翻译必须达到四个标准,即达意、传神、措辞通顺自然、读者反应相似。很明显,要达到这四个标准,内容与形式之间无疑会出现某些难以调和的矛盾,有时内容和形式需要彼此协调。但动态对等不等于传统的“自由翻译”或“活译”,因为动态对等翻译有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接受语文本的语言结构应尽可能圆满地再现源文旨意,而自由翻译则没有这种要求,自由翻译往往是译者毫无节制地自由发挥。

1.2.4 翻译功能说

奈达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认为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对象。要判断一本译作是否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语言交际的动态特质。而要动态地再现原文就必须考虑以下几种因素:一是语言交际的内容;二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三是说话写作的过程;四是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具体语言(如特定方言等);五是传递内容的具体方式。也就是说,翻译要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就必须使译文从信息内容、说话方式、

文章风格、语言文化到社会因素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文面貌。

1.2.5 四步模式说

关于翻译过程,奈达认为,就是分析、转语、重组和校验。在这四个步骤中,“分析”最为复杂,也最为关键,是翻译研究的重点所在,而分析的重点又在于语义。在对语义的具体分析中,奈达把语法意义作为重点。

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2.1 翻译类别

纽马克把翻译分为四类:一是交际翻译;二是语义翻译;三是直译;四是死译。他认为,在翻译交际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在语义翻译中,目标文本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源文本的语境意义;在直译中,原文本词语的基本意义被译了过来,目标文本虽合乎目标语的句法结构,但意思是孤立的,没有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在死译中,源文本所有词语的基本意义得到了翻译,但目标文本既不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句法结构也不合乎目标语要求,就连词序也是按照源文本排列的。

2.2 翻译性质

他认为,翻译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因为语言中有些东西已经标准化了,只允许一种译法。说它是艺术,是因为语言中有些东西远非标准化,允许多种选择和译法。

2.3 翻译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