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讲解训练(小说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0:4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一、大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型概括 【题型一、二】词义、句义理解类 常见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部分中的“XX”指什么?“XX” 一词强调的是什么?文中以“XX”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 词义题答题模式:“三联一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1)第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 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2)第二“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 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 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要依据此法。 (3)第三“联”,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时的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4)“ 一依”,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 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 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或:采 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 了人物(景物)……特点。

? 句义题答题模式:解题方法一“句内三看”和“句外三看”

句子的含意一般有表层含意、深层含意、警策含意。体会语句的含意,要注意“句内三看”和“句外三看”。

(1)句内三看:①看句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常常是有多重意义的词语,理解句意首先要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含义。②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语句所指的对象是什么,即明白句子的表层含意。

- 1 -

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③看句子本身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否使用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与理。

(2)句外三看:①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明确其在结构上的作用。②看相邻句,主要是上下文。了解语境,句子的含意就会相对明朗。③看段、章的中心。 联系文章主旨与写作目的,弄清句子的深层含意,有时句子还有 警策意义(类似于名言),注意提炼概括。

答题模式——4类模式

体会语句含意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的:

(1)概括抽象的句子要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 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2)生动具体的句子要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作抽象化处理。

(3)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要突出其特点。如语句运用了比喻、 拟人、反请、双关等修辞手法,或象征、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体 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手法表达效果的解读。 (4)结构复杂较氏的句广逛进行划分,即把这些句子划分成几层,逐层体会,归纳回答。

【题型三】筛选概括信息题(包括客观选择题)

客观题解题4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第二步:圈画出评价赏析类选项中有关思路、情节、人物形 象、主题、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核心词、关键词。

第三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与之对应的内容。筛选信息类应注意选项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评价赏析类应特别 关注选项中的术语在原文是否有依据。

第四步:排除判断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 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 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4.关键语段作用题 5.艺术手法题 6.标题作用题

7.阅读延伸、感悟题 8.艺术形象题

三、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或含义类题目——试题分析 (一)【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 2 -

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过低,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陌生的光: (2分)

(2)陌生的气息: (2分)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