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策划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8:09: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诚之翼”团队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XXXXXXXX团组织对于暑期实践的指导意见精神,做好暑期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接触社会,达到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的目的;同时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熟悉基层、了解国情、磨练意志、砥励品格、奉献社会、拓展素质,围绕“农户蔬菜销售方式及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的主题,“诚之翼”决定组织实践服务队,赴山东省XXXXXXX了解农户蔬菜销售方式及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的情况。现将此次活动作如下计划:

一、项目主题:农户蔬菜销售方式及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二、实践时间:2011.7.12—7.19 三、实践地点:XXXX四、选题立意

在国内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产品流通过慢是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影响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收入和农村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农产品销售难,其本质原因在于生产经营方式是小农经济,大市场流通却是大流通,从而产生了彼此不相适应的矛盾。目前,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方式仍然是一对一的农产品现货交易,缺乏能进行大宗农产品交易的市场,而且缺乏期货交易和远期合同交易等现代化的贸易形式,从而使得农产品急哦阿姨市场的运作效率低下。另外,我国基本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市场交易秩序和管理混乱,农产品存在掺杂、经营欺行霸市、地区封闭和农产品行业垄断等不良现象。

五、活动可行性分析

(一)主观人员配备:指导教师齐永华副教授现任我校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XXXXXXX农村区域发展教研室主任,近年来参与过多项有关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领域的省部级课题,多次参加校院组织的实践活动,经验十分丰富。参与调研团队的同学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都有深厚的感情,多次参加社会实践并获得校级、院级奖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具有圆满完成调研活动的雄厚基础。团队指导教师和同学前期通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对调研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都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客观调研条件方面:XXX围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采取培植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组织等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各村立足本地优势,发展以花生、果品、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肉鸭、肉鸡、生猪、奶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全镇先后培植发展起理稼庄子、张家下坡、

将军堂等一大批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其中,大棚果品种植专业村12个,仅此一项可增加农民收入近3600万元。目前其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农民生活水平较高。

(三)调研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阶段(2011.5.28—2011.6.28):进行课题立项,及时与实践地联系,制定调研计划;广泛搜集红河镇洪福村的相关资料,召开理论座谈会;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员并进行系统培训。第一阶段基本要求为:

1、根据校团委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和我队实际情况,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织、双向受益”的工作要求,加强与调研服务地的联系和沟通,根据需求进行活动立项,制定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2、邀请指导老师给予指导。

3、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积极的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要认真、仔细。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1)团队自我动员,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与热情。 (2)内部分工,明确责任。

(3)联系调研地相关部门与负责人,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4)做好前期宣传和记录工作。专人负责宣传和摄影,准备好摄像摄影工具(队员有条件者也可自带),可以提前联系当地的新闻媒体,对实践队的活动进行报道。

(5)进行自我安全教育,专人负责安全和卫生,准备好备用物品和药品。

(6)强调注意事项,进行团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必要的实践调研的技术和技巧培训、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培训、基本礼仪规范培训与交流沟通技巧,并学习《暑期社会实践文明公约》。

2.第二阶段(2011.7.12—2011.7.19):进行实地调研,走访 详细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第二阶段的基本要求为:

(1)与当地政府协调,确保当地政府对社会实践小组人员的接待,确保实践队员人身安全,到达实践地的当天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报告具体地点、住宿地点、最新情况等;走访当地民政部门,对当地政策措施有个宏观认识。

(2)成立新闻报道小组,负责活动资料(包括文字材料、照片、影像材料等)的收集,随时联系当地新闻媒体,一天 1-2 篇文章发回学院信息组,编写活动简报、撰写社会实践博客等。

(3)走进详细信息,与村委会进行交流,搜集村民的收入与支出资料;走进农户,了解农户蔬菜销售方式及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做记录;每晚开总结会议,反思不足、总结经验。

(5)回访当地民政部门,反馈有关信息,希望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6)注意一言一行,树立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学生的良好形象,遇有实践队负责人决定不了的情况,及时请示领导小组。

3.第三阶段(2011.7.20—2011.9):利用分析结果,形成书面调研报告和总结材料,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第三阶段的基本要求是:

(1)实践服务队由专业教师指导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进行全面审核、调整、完善,上交团总支。

(3)实践服务队学生填写惺惺惜惺惺》,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辅助性的证明材料,提交由校团委和学院团总支批准的《社会实践服务队立项审批书》,所有学生完成每人一篇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不少于 3000 字,整理团队调查报告或总结。

(4)整理活动期间的照片、影像资料和反映当地领导、媒体关注程度的材料,特别是国家及省、市级媒体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报道(原件和复印件)。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及时将宣传稿件、照片、音频和视频资料报送校团委,并于下学期开学两周内及时上报暑期社会实践材料(包括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优秀学生、教师名单,优秀调研报告获奖名单,教师课时量、校级团队申报书、调研报告等),交流工作经验。

(四)调研活动经费预算 1.资料费:100元 2.交通费:100元 3.食宿费:300元

共计:500元

(五)调研活动安全保障

1.做好社会实践前的一切物质准备工作(如队旗、相机、笔记本电脑、U盘、文件夹、笔记本、签字笔、调查问卷等)

2.带队队长全面负责实践服务队的安全保障工作。 3.实践过程中,听从领队的指挥。遇到突发事件,应该沉着冷静,互相帮助。

4.调研活动中注意安全,如需要接近危险地段(如部分山路地段),并配备安全防护措施。

5.乘车保持良好秩序,上下车不拥挤,并积极为每位队员购买乘车保险。

6.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统一行动,不单独外出,不去危险地区。 7.整个活动过程队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指导老师及时了解每个队员的活动情况,并保持联系,确保每名队员都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