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6:18: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本病属中医“胃痛”,“反胃”等范畴,中医治疗,一般分为以下5型。1.肝气犯胃型:

临床表现: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胀满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吞咽不利,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理气。

主方: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各10克,白芍30克,甘草5克。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2.肝胃郁热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则:泄热和胃。 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丹皮、山栀子、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郁金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左金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三九胃泰颗粒,

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3.瘀血停滞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三七、元胡、蒲黄、枳壳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

中成药: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4.脾胃虚寒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弱。 治则:温中健脾。 主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法夏、黄芪各10克,炙甘草、干姜、小茴香、丁香、吴茱萸各5克。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小建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饮;温胃舒,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5.脾胃阴虚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口干咽燥,或口渴,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多弦细。 治则:养阴益胃。

主方: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桑叶、扁豆、黄精、石斛、天冬、郁金各10克,甘草、竹叶各5克。

中成药:参麦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生脉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养胃舒颗粒,每次1~2袋,每日2次口服,开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