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7 7:23: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现状、问

题及对策建议

姜鲁明,曲江斌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2)

卫生软科学,2008年第4期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何解除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困境便成为救助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我国城市医疗救助的发展、实施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2800(2008)02-0138-03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有3000万城市居民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其中有30%~40%的贫困居民是由于疾病使生活水平跌落到贫困线以下[1]。城市贫困人群的无收入或低收入导致他们消费水准低、营养状况不良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上心理压力大,城市贫困者的患病率比较高;由于城市医疗费用高,城市贫困人口普遍缺乏医疗保健,患病后往往不能及时就诊,导致许多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恶性循环的产生。目前,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现况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

1

1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城市贫困人口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低收入家庭成员。主要包括:(1)转型时期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2)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残疾人员;(3)体弱多病、鳏寡孤独等老年弱势群体;(4)其他弱势群体,如城市农民工等群体[2]。城市贫困人口中普遍存在着医疗困境,而现有的“低保”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于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困境又是极其乏力的,为了解决这种状况,各地纷纷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 20世纪80年代,医疗救助的概念和做法仅见于农村扶贫或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政府文件中。到90年代,一些地方开始通过政府下发专门文件以至通过地方立法开展医疗救助,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职责。医疗救助是指政府(主要指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3]。从功能上看,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是弥补“低保”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足,切断贫病循环链即疾病—贫困—无力医治—更加贫困—病情加重,解决城市贫困人口医疗困境的有效措施。在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起步比较晚,尚无立法和具体实施的行政法规,也缺乏统一的政策要求和医疗救助计划。绝大多数城市的有关政府部门和所涉及的机构,正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探索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措施[4]。

2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各地医疗救助方案的内容包括:救助对象标准的确定、

2

救助内容的侧重点、救助比例、救助方式、筹资方式等各不相同,有共性也有个性。其中医疗救助方式是医疗救助实现的途径和措施。现阶段在我国,医疗救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医疗减免。这是医疗救助的基本形式,主要是通过政府颁布文件,强制要求国有医疗机构对医疗救助对象在挂号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费用实行一定比例的减收或全部免收[5];(2)专项医疗补助。即由财政每年根据救助对象的治病需求,拨付一定的经费,专款专用,小病包干,大病补助[5];(3)实施大病重病医疗救助。贫困人群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特别是大病重病的费用,这时为了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有些地方(如上海、青岛等市)从政府财政中每年拨出专款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对得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施以救助;(4)建立惠民医院或慈善医院。一般是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动用社会各界资源创立的,以低于服务成本的价格专门为贫困人群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5)团体医疗互助。各行业、单位及工会内部组织职工建立医疗互助互济组织;(6)慈善医疗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贫困人员进行义诊及上门服务,如慈善募捐、定期义诊等。医疗救助方式的多样性,增大了救助对象获得救助的可能性,体现了社会救助的社会化,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各地区医疗救助实施后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城市贫困人群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提高了贫困人群患病后的门诊和住院利用率。有研究表明,在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UHPP项目)中西宁市在医疗救助实施后救助对象对门诊利用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