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3 2:34: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
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男学生比较熟悉,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战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4、司马迁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司马迁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司马迁受了这么大的磨难,还写出了《史记》,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你对司马迁还有哪些了解?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了解司马迁的为人,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坚强面对。
第三单元名胜佳景
1、泉城济南
教学目标:1、把文章读通顺。 2、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3、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
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设想:以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讲解为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存在理解差异;加强阅读背诵积累拓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学会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你知道哪些旅游城市?听说过济南吗?你对济南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看看济南有多美,看看济南有哪些旅游景点。板书:泉城济南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2、活动广角:你知道哪些着名的景点呢?小组内交流。 五、成长阶梯:
1、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济南
落日天边见二峰, 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窦缘王屋, 南去山根接岱宗;
2、佛教名山——千佛山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
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千佛山吗?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佛山,看看千佛山有多美。板书:佛教名山——千佛山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佛山。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千佛山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请听这幅对联:“秋水一湖,满贮五三烈士血;佛山万仞,可作国耻纪念碑。” 理解这幅对联的含义。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千佛山的哪一些着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爬一爬千佛山,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板书设计: 千佛山
山对济南城, 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晚秋, 几案与云平。
3、名泉之冠——趵突泉 教学目标: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渎自悟,在解决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巩固本课知识,背诵、拓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吗趵突泉?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趵突泉,看看趵突泉有多美。板书:名泉之冠——趵突泉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名泉之冠——趵突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趵突泉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趵突泉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趵突泉的哪一些着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趵突泉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4.泉城明珠—大明湖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泉城明珠大明湖介绍;
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宋时着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 (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