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9:03: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需求过多使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上升,这样就给其他部门形成压力,结果使得其他部门的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趋于上升,于是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
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答案: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从而导致的物价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而需求表现为购买和支付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其运行过程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1)静态分析。
如图13a.1所示,假设初始状态下,总需求状况为AD1,总供给状况为AS1,价格水平为P1,产出为Y1,现由于总需求扩张,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从AD1右移至AD2.这时,在原有价格水平下P1,产品数量为Y1,而人们想要购买的产品数额及欲支付的货币为Y2,Y2>Y1,产生”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导致物价上升,从P1上升至P2,带来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动态分析。
如果考虑预期因素,则物价上涨程度要远高于P2P1。物价上涨后,工人会逐渐预期到物价的上涨,因此会要去加工资,工人工资的上涨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供给减少,从而总供给曲线上移,如从AS1上移至AS2;同时,工资上涨会带来工人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也会上移,如从AD2上移至AD3。这时如果物价在P2,会继续产生超额需求现象,因此由于需求的拉动,物价将进一步从
P2上升至P3。这种过程会逐渐持 简述成本推动型的运行过程。
答案:在20世纪后半期出现了”滞涨“现象,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理论无法对该现象进行解释,由此产生了从总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即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当成本上升时,商品价格随之出现上涨,总供给曲线上移,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价格水平上升。其运行过程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1) 静态分析。如图13a.2所示,假设初始状态下,总需求状况为AD1,总供给状况为AS1,价格水平为P1,产出为Y1。现成本增加(如原材料价格上升),将导致总供给曲线上移,从AS1上移至AS2。从而价格水平将从P1上升至P2,产出将从Y1减少到Y2。这里的通货膨胀就是由成本推动的,同时与这种通货膨胀伴随的失业的增加,从而产生”滞涨“现象。
(2)动态分析。如果考虑到预期因素,则物价上涨程度要远高于P2P1。物价上涨后,工人会逐渐预期到物价的上涨,因此会要去加工资,工人工资的上涨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供给进一步减少,从而总供给曲线进一步上移,如从AS2上移至AS3,于是物价进一步从P2上涨至P3。物价从P2到P3的上涨,又会引起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又会引致下一轮的物价上涨,从而产生”价格-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如果再引入工资上涨所带来的需求变化,则这种“螺旋”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如当物价从P1上升至P2引起工资上涨后,工资上涨一方面会引起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从AS2上移至AS3,另一方面也
会带来消费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也会上移,如此AD1上移至AD2,这时物价将从P2上涨至P4,并且这种过程也会一轮一轮持续,产生近似“直线式”通货膨胀。
简要解释短期菲利普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曲线的区别。
答案:菲利普曲线最初是菲利普根据现实统计资料锁给出的反应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后被发展为表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短期菲利普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曲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形状不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所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关于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会存在交替关系的原因,货币主义者认为,如果工资契约是在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订立的,那么,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因而企业愿意扩大产量,增加就业。当工人们发现实际工资下降时,他们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但货币工资的增长总是滞后于物价上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跟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再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原来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所增加的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反通货膨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上移,长期内失业率都只
会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不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弗里德曼称长期的均衡失业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2)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在长期中,经济总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总是在固定在自然失业率,因此,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期无效性。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问答题: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
答案:在不考虑技术进步的的条件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k=sf(k)-(n+δ)k,式中:k为人均资本的变化量,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s为储蓄率,f(k)为人均产出函数,则sf(k)为人均储蓄。 公式表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δk和每个增加的人口配备的资本设备nk,这可以称为资本的广化。在新古典增模型中,稳步增长的条件为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或者说每个人是用的资本不变,这就要使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在公式中就是k=0,即sf(k)=(n+δ)k。
假设不考虑技术进步,根据新古典模型的增长解释储蓄率的变动都会
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从水平效应来看,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当储蓄率上升时,会导致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长期稳态水平增加:反之,则会导致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长期稳态水平减少。因此,储蓄率的变动具有水平效应。如图14.a1(a)所示。(n+δ
)k为持平投资线,f(k)为人均产出即人均收入线,sf(k)为人均储蓄线,当储蓄从S1上升到S2时,人均储蓄线从S1F(K)上移到S2F(K)从而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长期中人均资本将从K1增加到K2人均收入将从Y1上升为Y2
(2)从长期增长效应来看,储蓄率提高后,由于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将会稳定在K2和Y2的水平,因此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率将为0.同时总资本于总收入得长期增长率为N,与储蓄率提高以前一样。所以,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储蓄率的变动没有长期增长效应
(3)从短期增长效应来看,储蓄率提高后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率会与哦一个瞬间的提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本的积累,其长期增长速度逐渐放慢,到经济重新达到稳态时,增长率又重新回到0二稳定。所以,储蓄率的变得有短期增长效应,储蓄率提高时,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变化如图14a.1(b)所示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解释人口增长率的变动都会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