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9:32: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一历史教案

课 题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参照学习过的政治知识,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3)通过新政权与旧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不同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阅读能力。 (2)阅读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和视频播放,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 (2)通过对三大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课堂中“走进历史”、“自由畅谈”、 “论从史出”等环节学习,培养学习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从而使历史学习为现实服务。 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政治建设的基石。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教(学)具、资料 多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 1 页 共 6 页

导入新课: 中国商代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中国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秦朝至清朝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一、开国大典(政权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国民党败北逃亡。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加紧进行新中国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于是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文,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怎样的准备? (1)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

教学过程 第 2 页 共 6 页

国歌、纪元等事项。 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看毛泽东宣告新中国成立图,得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下新政权的组成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中共团结广大民主党派共同参与的,可以代表全国人民,是民主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重点理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建国后进行的土改运动、镇压反革命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问题,到1954年才彻底完成) 过渡:独立的政权的建立是实现民主的先决条件,民主宪法的制定是构建民主制度,用法治取代人治的第一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法律建设) 1.宪法的颁布 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步宪法颁布的目的,时间,内容、意义。 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替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颁布时间: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内容:(1)共有106条,分为四章;(2)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3)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4)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1)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2)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3)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拓展: 国体: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我国的 国体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 政体: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政体和国体是相适应的,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1954年宪法的特点:(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法治的完善 (1)背景:1956年底,过渡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国家必须系统制定完备的法律。一切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人民的民主权利应该充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制度建设) 拓展:分析三个概念: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常设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政体)。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那么三者之间什么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代表大会包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政权的形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代表的产生:县、乡级人大代表由选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其他各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议案→讨论议案和投票决策 第 3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