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9:55: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

爱情是一种个人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并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 弗洛姆 《爱的艺术》

爱情要求所爱的人品质恒久不变,同时又要求这种品质具有可塑性,不断翻新,它崇敬传统、习俗,但又渴望理想的美,渴望生活的完美,渴望双方关系文明化。 西列夫 《情爱论》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图腾,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竭的动力之一。爱与美、爱与人生、爱与永恒紧密相关。正值花样年华的大学生,受氤氲之气的滋养,爱情悄悄地生长并繁茂,大学生的爱情如同夏日里的太阳雨,美丽却又有些伤感。爱的琼浆需要理性与智慧,需要等待与心智,由恋爱的双方共同酿造。因而,确立健康的爱情观,是大学生未来幸福生活的金钥匙。

第一节 爱情是什么

一、 爱情是什么

(一)名人论爱情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早的亲昵。如果你以人就是人以及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充满人性的关系为先决条件,那你只能以爱去换取爱,以信任换取信任,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种关系必须是你真正的个人生活的一种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对象的体现,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并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说:“爱情是作为男女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而发展起来的,爱情创造了美,使人对美的领悟能力敏锐起来,促进对世界的艺术化认识。” “爱情把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连结在一起,它是生物关系和社会关系、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体,是物质和意识多方面的、深刻的、有生命的辩证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爱情,这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在生活中还有别的事情的时候,爱情才会是美好的,如果没有崇高的社会目标将人们联结在一起,爱情就会变成地狱。”

别林斯基说:“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想把幸福大厦仅仅建立在爱情之上,并在内心指望自己的一切意愿都得到充分满足,他将是不幸的。” 柏拉图认为:心灵像一驾马车,它由三部分组成:驭者与两匹马,驭者是理智,一匹是不驯的劣马,一匹是听话的好马,好马是意志冲动,劣马是情欲,好马“能自治,知廉耻”,是正确见解的朋友,而劣马“靠鞭打才能勉强驯服”。这匹马朝着肉欲的宴席疾驰,沉湎于享乐之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马斯洛认为:“爱的需要涉及给予和接受爱,我们必须懂得爱,必须能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

弗洛姆认为:爱是我们对所爱者生命与成长的主动关切,没有这种关切就没有爱。 心理学家海德说:“爱是深度的喜爱。”

人类学家林菲尔德说:“爱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两个异性之间的、偶尔是同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一种有模式的、重复的、标准的行为和特别是态度及情感状态,这实际上包括潜在的性行为。”

(二)大学生谈爱情

这些来自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大学生理解的爱情:

“爱情,根本就没有搞懂她的可能,如果仅凭我们的那一些智慧的话。面对她时,表现出来的疑虑、期盼和恐慌,无法掩饰地写在年轻的脸上,只因无论是怎样坚强的心灵,都会有脆弱的侧面,在于灵魂之中,无法逃避的是你自己。罗马城堡的高墙是多么坚不可破啊,摧毁它的却正是来自这个伟大国家的内部纷争。分崩离析,祸起于萧墙之内,内力胜于外力,无论是破坏或是建设,无论是爱情还是其他。有些人敬畏爱情,或许出于这个原因,也就是这个原因,爱情或能创造奇迹,或者酿出悲剧。” 这是对生活怀有理性态度的大学生心中的爱情。

“爱情是什么?对于罗密欧和朱丽叶而言,爱情是致命的毒药,对于奥瑟罗来说,爱情是嫉妒的匕首。而对于我,爱情又是什么?这是一个没有穷尽答案的问题。在人生的某些片段,我们会不自觉的去思考她们。” 这是正在思考爱情的大学生。

“爱情可以去理解、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可以去……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你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除非你也曾深深体会。 这是正在恋爱的学生理解的爱情。

有时候,爱情就好像一个妖精,潜着夜的阴影,隐藏在我们灵魂的那些软弱与彷徨的背面。你若不够坚强,她便悄然念动一些恶咒来使你更加痛苦,而我们却无法使用我们惯常的逻辑和理智来进行抵抗,因为爱情是非理性的东西,如果你妄想去分析,她会让你饱受挫折,并且丧失掉最后的一点自信。比较好的方法是依靠忍耐、时间和自生的力量。你若不够坚定,她便又在你耳边低声呢喃,吹气若兰,撩动你的发梢,轻拨你的心弦,使你陶醉,然后陷入激流中迷局般的漩涡。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曾经体会,于是有些人便说:爱情是无聊的东西!

是真的吗?好像从来没有人给出这个问题的绝对答案。爱情如此神秘,只因不了解的人尚不敢去揭开她的面纱,而了解了的人却又沉默了。在爱情面前,语言成了多余;在爱情面前,人人都是小孩,经验往往胜于才智,沉默却更让人领悟。 这是一名刚刚恋爱的男生笔下的爱情。

对于爱情,我想还是怀着一些敬意、一点理性的好。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对她表示轻视,但也不要靠得太近,在你有了确定把握之前。虽然我同样渴望真挚得爱情,但是爱情需要太多东西支撑了,比如信任、理解、责任、担负、宽容。爱情看上去不象是物质的东西,事实上也的确不是。爱情好像花朵的美丽,美丽来自于花朵,花朵依赖土壤生存。一切那样自然,又是那样现实。无论爱情如何绚烂,都不该忘记她脚下的土壤。沙子里种不出美丽的花朵,没有雨露滋润,野百合也会枯萎。若是稍稍给出自己一点空间,留住一份理智,爱情似乎会更有价值。好像一名希望培育出真正名贵花朵的花匠,只有依循了最一般的客观规律后,才能种出美丽来,才不会在满地的枯叶和干涸的泥土中迷失自己的心灵。 “可是,你又如何知道,你有了确定的把握?什么又才是最一般的客观规律?”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并不明确知道答案。 有没有见过,下午茶杯中升腾的氤氲?轻轻的一团,如果不去靠近她,她就在你的眼前,要是你伸手想去触摸她,只抬了抬手,她便飘散开去,在空气中湮灭掉了。爱情有时也是这样。

关于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现成的回答,生活本身会给出答案的,有时答案就在我们心里。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对自己说:是时候了!便是时候了。关键在于,在这之前,我最好明确了我自己本身、我所需要的和我所要面对的,然后在我允诺自己的时候,应该是肯定的,并且清楚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

认识了自己,才能了解爱情,虽然未必绝对如此,但在你伸手把握爱情的时候,他会使你更加坚定、勇敢、自信。

这是一位优秀女大学生的爱情感悟。

人人都在期待爱情,爱情却不会为每个人停留。谁不期盼一份真挚不变的爱情啊!可是我终究还是没搞懂爱情是什么东西。爱情依旧是那样神秘,一如几千年来的一贯作风,而我依然深信不疑,一如在我之前所有找寻答案的人一般。于是我还将继续追寻。在找到答案之前,我只希望还在等待她的人儿,不要错过了她;已经得到了她的人儿,不要轻率的对待她;而蠢蠢欲动的人儿,先要审视自己的内心。 这是一位等待爱情的年轻的而沉稳的心。

二、爱情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爱情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文学与社会学中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爱是什么?爱的动力源是什么?著名的性学家霭理士认为,“爱情的动力和内在本质是男子与女子的性欲”。正如马克思与恩格斯所说的:“任何一个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究竟有没有不是产生在性欲基础之上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二是一个人在没有尝到禁果之前,能不能体会到爱情?即使最崇高的爱情也有肉体的基础。即使最纯洁的狂热崇拜也是对妇女产生的,它不自觉地力求占有肉体,力求得到这种最紧密融合的自然标志。

(一)爱情的生物性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一个人的性要求坦率、单纯而自然,甚至出现过生殖器崇拜,把它看成是永世长存的神赐,古代人在膜拜时并不面红耳赤。人的精神活动取决于他的器官的生理机能,两方面的健康是紧紧相连的。女性对男性及男性对女性的欲求本身不是内在本能的简单的、初级的生命冲动。因为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细腻的而又自相矛盾的东西,它具有相对的、内在的自我评价的性质。但是,性欲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失去控制,它就可能变成灾难;与此同时,不能把爱情的性欲基础绝对化,爱情中性的吸引力和精神的吸引力之间的关系有其内在的辩证法,爱情中的精神成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爱情是基于生物学基础,但人类在爱情中的精神基础占有绝对优势。

(二)爱情的社会性

人类的爱情之所以被讴歌,而且成为人类永恒的情结,是因为爱情的社会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爱情的社会性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爱情包含着理性而有目的的交往

动物身上只有条件反射,而人具有在劳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规律地发展起来的意识,他能够根据一定的原则和准则来权衡并且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使复杂的性关系具有高尚的精神。人类的爱情是有意识的,没有意识就没有爱情。这一点表现为预见、认识和按一定目的调整自己的行动,而且表现为富有幻想和殷切地渴望获得个人幸福。爱情从来既是令人激动的回忆,又是明确的期待。

2、爱情是同一社会结构中人的道德意识,是与人的善恶观、对道德和不道德的认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