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中的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4:59: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目名称: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中的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学院(系):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专业班级:学前教育05级 学生姓名:钟秀姑 完成日期:2009-5-3

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为促进义务教育全面发展,保障困难家庭子女上学,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龄儿童的生活及学习条件在总体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同时我国农村特殊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纳入了普九义务教育,有的地方,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但是特殊教育这一块仍然是滞后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个性化教学;三是残疾儿童的家庭一般处于贫困状态,无力支付特殊教育的相关费用;四是有的家长认为,残疾孩子学也无用,因而破罐子破摔。令教师和家长头痛的特殊儿童的教育现状,已不能不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主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 1.缺乏大局意识、超前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些县级主要领导视特殊教育为负担,舍不得投人,为了完成特殊教育达标工作任务,图表面,走过场,检查验收后,对特教学校基本上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特殊教育与较快发展的普通教育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

2.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特殊教育关注甚少。大部分农村家庭对残疾儿童人学就读持怀疑的态度,认为残疾人就是读了书也没有用处,并不了解教育对残疾人有着更加特殊的重要意义。3.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在管理上还没有改变特殊儿童归特殊教育管,健全儿童归普通教育管的传统观念。认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互不关联的“两元系统”,我们的许多教育研究还在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如何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上做文章,这些观念以及做法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基础薄弱,管理不到位。

1.基础设施落后。学校规模小,没有扩大的空间。学生活动项目少;有些地方甚至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难以落实,特殊教育学校的专用教学设备、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更是难以想象,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师资力量薄弱。一是有些县区将普通学校淘汰的教师或年龄较大的教师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二是队伍不稳。表现为特校教师频繁换动,教师不安心工作,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纷纷跳槽、转行;三是专业不专,身兼多职。有些县城特校教师配备少,采取几个老师包班的形式,使得教师在专业上不能展现所长;四是师资培训少,无法了解特教发展的趋势及最新的教育教学及其研究的成果和动态,周而复始地用较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3.管理手段滞后。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和普通教育相比,又有自身的特点,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管理,必然行不通;目前各县区基本上是一所特教学校,横向交流的机会少,缺乏竞争、比较、学习的环境;由于受到经费的影响,特教学校只能参加普通学校的相关活动,学校管理人员也只能学习普通学校的管理方法,无法学习借鉴针对残疾学生特点进行管理的先进经验。

(三)入学率偏低,效益低下。少数残疾儿童接受教育与政府的巨大投人形成了很大反差,使得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统计数据表明,还有大量残疾儿童没有人学。是什么原因造成如

此之低的人学率?据调查,主要原因一是家长观念落后,认为残疾孩子没有读书的必要;二是认为读特殊教育学校名声不好听;三是家庭困难,由于大多数残疾人家庭处在农村,收人少,难以拿出钱来用于残疾孩子的上学、读书。

二、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与普通中小学相比,聋哑学校是“小指头”。有关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名次、升学率,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分数。聋哑学校是既无名次又无升学率可评可比的学校,所以是“另册”。有关部门对“另册”的学生不抱成才的希望,只是满足于学一学。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地方对农村特殊教育关注不够。关注不够,就导致投入不够。投入不够就导致师资力量不够,学校规模小,学生入学率低,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现状。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

第二,要靠政策留住师资,给特教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教育部门必须做到普教和特教一视同仁,包括奖励政策、晋升工资、进修机会等,都应把特教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和考核目标。特教老师还要落实如手语津贴等一些特殊福利,要让特教老师对从事特教感到光荣,感到有奔头。对现有的工作环境要进行改善,如增添现代化教学设备,改造破旧的基础设施,还要建个性化教育的设施,美化教学环境,使之真正成为环境优良的教书育人之地。

第三,实施农村扶贫扶智工程,对于贫困残疾学生的家庭要纳入大扶贫的范围。俗话说“马不吃草怪马病,人不读书怪家贫”。要改变贫困——智力差——更贫困的恶性循环。对于贫困聋哑儿童进入特校学习的学生其生活费可实行补贴,数量不是很大,政府补贴的投入不难办到。要把残疾儿童的教育作为扶贫扶智的一项工程来抓。因此,对其家长也要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农业现代科技知识,尽快致富,以达到自身有力量送子女入学。

第四,挖掘残疾儿童的潜能,针对个性特点开发残疾儿童的智力,进而扩大社会影响力。

总结、农村特殊教育发展的滞后,将给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把农村特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抓,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赋予了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大农村的残疾儿童也会像健全的少年儿童一样,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参考文献:

(1)刘燕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特殊教育发展研究 〔j〕现代特殊教育 2007年01期 (2)王兴学 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 〔j〕 贵州教育 2001年10期 (3)殷存莲 农村特殊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j〕 中国残疾人 2008年02期

(4)吴天顺 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教育现状亟待关注〔j〕教育革新 200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