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24: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汉字的源头:

刻画记号,原始绘画 2.形体:

由构形、笔道形态、书写体势

3.汉字演变两个历程、两个阶段:古文字(殷商-秦,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金文字(秦以后)

4.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汉字形体从小篆到隶书

5.汉字演变若干方面:表意方式(从象形表意牛到符号表意旦),字体(古文字线条构形,不规则,今文字笔画构形,方块字),字形(增繁支-枝、省简氣-气、讹变肉-月、分化水-水、氺、氵),其他(古文字一字记一词,今文字一字记一个词素) 6.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7.六艺:礼、乐、射、艺、书、数

8.六书实质:四体二用(造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之法:转注、假借) 9.象形字:通过描绘该字所指称的客观实物的形象来表达意义的造字法

10.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指事性符号或者由单纯的示意符号形成新字的造字法

11.会意字: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而产生一个新字的造字法

12.形声字:以声符表声音,形符表意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是最能产字的造字法 13.什么是古今字:指在不同时代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不同一对字或者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叫今字,合称古今字。 14.古今字产生原因:同源分化、同音假借

15.什么是通假字:又称古音通假,是指古书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同或者音近字来代替的用字现象。这个本该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错字或通假字。 16.什么是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用法全同而写法不同的一组或一对字。 16.从词汇的音节形式、意义特点来观察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单音词占多数、

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单音词加上词头词尾构成复音词虎-老虎,由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朋-朋友,古代单音词被不同形式的复音词所代替躬-身体)、 一词多义

17.古今词义差异类型: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褒贬、轻重不同 18.古今词义的演变:古用今废词牲畜种类(牭-四头牛)、古代官职等级(尚书)、古祭祀名(祠-春祭)、古今义同词、古今异义词完全不同(行李:外交使节)同中有异

19.词本义:词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的书写形势相对应并有文献证明的最古的意义 20.词本义探求的步骤:

分析字形:甘,是口中含有事物的形象,本义为味美,是指事字 考察文献: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小雅·大田》

22.词的引申义:在词本义基础上派生、衍化出来的另外一个或几个与本义有关联的意义。 23.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

1.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意义关系看:

(1)直接引申,指从本义派生出的意义(“牢”本义是“关养牲畜的栏圈”,牢圈的另一个作用是关养人犯,即引申出“牢房”。)

(2)间接引申,在引申义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引申义(“朝”本义“早晨”,古代臣子见君王必在早晨,所以从本义中产生“朝见、朝拜”,朝见之处为朝廷,“朝见”义引申出“朝廷”义,因此“早晨”义+与“朝廷”义之间的意义关系是本义与间接引申义之

间的关系。)

2. 从本义、引申义之间的形式关系:

(1) 辐射式: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次上的向不同方面的直接引申。

——断绝

绝:断丝——横渡、穿过 ——极、尽、顶点、死亡 ——绝句

(2) 链条式:递相引申,环环相扣

亡:逃亡、逃跑→遗失→灭亡→死亡

(3) 综合式:辐射式链条式并存

例子见56面

24.引申义产生的途径:

具体到抽象:秉,本义一把稻禾,发展引申为“掌握” 个别到一般:节,本义“竹节”,引申为各种事物、各个方面,如“木节”、“关节”、“季节”等。

实义到虚义:即,本义“就食”,引申为“走近、靠近” 25.同义词的辨析:见75面

1. 词的理性意义不同:理性意义包括词义范围、侧重点、词义轻重 2. 感情色彩不同 3. 语法特点不同

26.判断句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111页

(1)常用:??(者),省略号(也);??者也。陈将军,陇西成纪人也。 (2)副词加强判断语气:乃必亦非则诚皆。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为”字判断句:子为谁?

(4)“是”字判断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 27.被动句的概念和表达方式:113“于”、“为”、“见”、“为??所”、“见??于”、“受??于”“被”字句 28.修辞: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