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01: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艺术史

? 第一讲 艺术定义及中国艺术 略 ? 第二讲 中国史前艺术

? 6000年前到4000年前的彩陶,居于华夏文化的核心,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的真正

开始

(史前艺术主要讲陶器——半坡纹样陶器)

? 考古发现,早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产生了美术。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

岩画和1940年发现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以及奥地利和法国出土的史前雕刻,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 第三讲 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艺术(重点)

青铜器

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

? 商周时代青铜器依照它们的用途(种类)可以分为:(仅作了解,不做重点) ? ?? 1 、礼器 :礼器又可分为:

? A、 炊煮器,如鼎 、鬲(li,音历) 等。

? B、 食器,如簋(gui,音轨) 、盂 、簠(fu, 音甫) 、豆等。

? C、酒器,如觚(gu,音姑) 、爵 、觯 (zhi,音志) 、尊 、卣(you,音有) 、壶 、觥

等。

? D、 水器,盘 、匜 (yi,音仪) 等。

? ?? 2 、乐器: 乐器有铃、铙 、鼓 、钟 等。 ? ?? 3 、兵器: 戈 、矛 、镞 等。 ? ?? 4 、工具和车马器? 二、青铜器的用途

? 主要在于祭祖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

?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

? 鼎是礼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

三.青铜器的纹饰演变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

?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

纹等为主。

?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

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四.青铜器风格的演变:

?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着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多;一个是

流行饕餮 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奇异的动物纹样。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狞历之美的时代风格。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 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酒器减少食器增多。 ? 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

? 西周中、后期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菱纹、凤鸟纹以及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

纹样。长篇铭文是这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 春秋中期出现了模印法和失蜡铸造法。

? 战国时期的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装饰手法也愈来愈多姿多

彩,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凡是在实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就可以叫金银错)等无不技艺精湛。现实生活的场景和图像,也出现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中,标志着青铜器艺术的世俗化。

五、青铜器时代风格的转变(简):

A、商初——育成期——壁薄、粗糙——单层花纹,装饰少

B、商末周初——鼎盛期——铜质优良、形体大、制作精——两三层花纹,形象狰狞、恐怖

C、周中晚——转变期 ——器型减少,制作简陋——几何纹渐多,铭文大量出现 D、春秋——更新期——器型多样、不受束缚——装饰华美、构思新奇

E、战国——衰落期——开始转向金属器皿(如加金银)——表现社会重大事件 六.青铜器是如何反应奴隶制的:

A、 青铜器是国家、政权、统治的象征。

B、 以青铜器可以用来体现等级制度,表明身份权力,用以维护统治秩序。 C、 当时的酷刑被雕铸在青铜器上,史称刑鼎。

D、 铸造青铜礼器前的一整套礼节仪式也体现了政治统治的内容。

加: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纹饰,属于怪兽纹,(李泽厚学者考证其为牛头纹)通过把现实中的动物进行抽象、象征处理之后所得。饕餮纹最早见于良渚文化。饕餮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也有使用两个夔纹对称排列,组成饕餮形象的例子存在。(其特征都在突出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惧、恐惧、残酷和凶狠。“殷人重鬼”,在祭祀器上频繁出现的饕餮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

建筑

? 西周建筑

陕西歧山发现的西周早期宫殿 ( 或宗庙 ) 遗址已经是一个明确的庭院建筑群:以门道、前

堂、过廊、后堂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形成一个前后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性院落。墙体采用了用泥筑墙并用泥浆掺细沙、石灰涂抹的制造方法。另外,从房屋四周出土的瓦片看,这时已经开始用瓦来覆盖屋顶了。

绘画

战国帛画:20 世纪 40 年代和 70 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的两幅战国楚墓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绘在丝织品上的作品,具有独立绘画门类的典型意义,证实了 2000 多年前中国绘画发展的辉煌成就。这两幅世界上最早的丝织物绘画均是随葬的“铭旌”,具有送死者灵魂升天的含意,表达了楚文化中简朴的道家思想。

帛画《人物龙凤图》画作为一细腰、侧身向左、宽袖长袍、合掌祝寿状的贵族妇女,在龙飞凤舞的接引下,向天国飞翔的景象。表现了楚国上层妇女的形象特征和“楚王好细腰”的时风。线描简朴流畅,精细曲直处理得当,证明我国绘画以线为主的传统造型手段,在战国以前就已奠定了基础,并已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在仕女头上方有神龙祥凤。全图表示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题。图上黑白的搭配、虚实的对比、动静的处理,变化有致,充满灵动。全国以墨色线条为主,略加暗红色的淡彩,线描简劲而古拙。

? 第四讲 秦汉时期艺术

秦汉时期繁荣的艺术样式:漆器、陵墓壁画、汉阙 瓦当 雕塑 ? 兵马俑:秦代“视死如视生”,俑是“人牲”的替代品,与实物大小无异,具有高度的写实

主义风格,这和秦始皇的迷信和要求有关。 ? 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

采用采石造型的手法,将圆雕及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刻画出对象特征,强调意象表达;造型趋向于简约抽象,不求精雕细刻,而以一种粗犷的形象表现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 ? 击鼓说唱甬:

1. 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

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可见,汉代的雕塑家们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显然人物身体的比例是失调的。而是采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

2. 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

精彩场面。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势。

3. 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秦代漆器:漆器是一种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 ? 秦、汉时代漆器工艺走向繁荣兴盛的的重要时期,当时漆器是贵重物品的代表,因它胎体轻便、方便使用、光泽美丽,甚至取代了青铜器。秦代的漆工业承袭了春秋战国时楚、秦的风格且加以创新。 ? 西汉漆器到达鼎盛时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也反映出漆器为当时人普遍使用。西汉时期﹐漆器的制造已有细致的分工。 ? 汉代的漆器造型多样,也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方便,出现了多子盒:奁的出现。器物的装饰除了彩绘和针刻,也出现金银镶嵌(戗金),更调配出各色的油彩以作画。装饰题材具体反映出汉代道教和巫术信奉的思想与生活内容。 ? 秦汉四神瓦当:青龙(东) 白虎(西) 朱雀(南) 玄武(北)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

中特有的房屋上筒瓦出檐一端的圆形或半圆形装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