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归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21: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归纳

◆重点再现

本册课本共六个单元,两个单元,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一个单元。

两个文言文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都是列代传颂的名篇。《曹刿论战》记载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叙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愚公移山》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虽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关雎》《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而选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几篇古文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他们所属派别的思想精髓。

小说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主题,选编了五篇中外小说。它们风格各异,写法不同,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各有特色。《孔乙己》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现实。《蒲柳人家》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变色龙》活画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在惹人发笑的同时,启人深思。《热爱生命》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活下来的故事。

在散文单元中, 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生命进程中的幸福和艰辛的辩证关系;《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人生》则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诗歌单元选择了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诗两首》一首抒恋土深情,一首写思乡愁绪。《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在想象中边用残损的手掌,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边抒发出作者发自内心的爱与恨,愁苦与希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外国诗两首》则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奇异的“爱情”,和对故土所唱的寻根之歌。

戏剧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威尼斯商人》《变脸》《枣儿》《音乐之声》在艺术形式上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特点,并因作者的不同,题材、内容的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乃至中外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但都堪称经典。

基础乐园

◆成语沙龙

一气呵成 妙手回春 断壁残垣 如坐针毡 天伦之乐 望眼欲穿 吹毛求疵 一泻千里 引颈受

戮 星临万户 遮天蔽日 浩瀚无垠 隐姓埋名 乐此不彼 万恶不赦 鸡犬不宁 有例可援 怡然自得 蹑手蹑脚 鳞次栉比 通宵达旦 顶礼膜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一鼓作气 门庭若市 愚公移山

◆知识点滴

★戏剧的含义

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任务形象,反应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戏剧的特点

1、综合性

任何一种戏剧形式,都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吸收了多种艺术而形成的综合的艺术形式。例如话剧歌剧把台词、表演、音乐、美术综合在一起。

2、舞台性

戏剧要在舞台上表演,这使得它与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和电影、电视等艺术品种相比,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极严格的限制。戏剧必须做到人物集中、矛盾集中、情节集中、场面集。

3、冲突的尖锐性

所谓戏剧冲突是指戏剧中人物于人物之间、人物于环境之间、人物自身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集中概括的反映。

4、语言的特殊性

戏剧不能和小说那样将场面、情节、心理活动等要素由作者叙述出来,而必须主要通过人物的台词来表现。戏剧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①戏剧的台词必须通俗易懂,简短明快。

②戏剧台词担负的人物比小说中的“对话”所担负的人物要重得多。

③戏剧语言要有行动性。

◆修辞门诊

所谓“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就是指感觉器官的互换。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

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请看: 1.“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钵儿、铙儿,一齐作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巧用听觉器官的感觉沟通了皮肉剧痛的触觉。 又如:“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的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梦幻一般”,属于内心感受,是心理感受,“淡淡的芳香”与“梦幻”的迷蒙轻灵相似,互为沟通。

有人认为“通感”就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其实不然。“通感”与“比喻”两种辞格的不同点在于:通感,即感觉的转移;比喻,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其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把我们之间的“隔阂”喻成“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沙场演练

1、下面是两个喻理于物的例句,请另选一种物品,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能使人不感到乏味。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听它的旋律是否和谐,还要看它的歌词是否健康。请从下面两句歌词中任选一句,从思想内容方面进行简评。

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②“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则公益广告:“地球是我家,请你爱护它!”有人认为这一则广告的用意无可厚非,但是文字上却有些不妥。

他的理由是:既然是“我家”,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请你(别人)”来爱护它呢?因此他主张还不如将“地球是我家”改成“地球是咱家”。因为“咱家”的成员中也包括“你”,这样,“请你爱护它”也就合乎逻辑了。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