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2:37: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漂亮的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了解鞋的发展及不同风格特征,掌握鞋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
分。
2.通过联想和创作,尝试用写生的方法临摹鞋或进行想象绘画,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对鞋的联想和创作,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激发其创作情趣
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鞋的发展、功能、分类等,引导学生充分了解鞋的
结构、外形特征,为写生或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写生或者用想象创作的手法表现出鞋的立体感,并且注
重细节描绘。 教学过程:
1. 了解鞋的作用。
师:从小到大,你穿过多少双鞋?哈哈,一下子还真的难以说清呢! 师:你穿过哪些鞋?有你最喜欢的吗? 师:你还知道哪些鞋?
教师小结: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人的脚是大同小异的,可穿的鞋却千变万化,人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鞋。
师:想象一下,如果赤脚行走在砂石地、行走在荆棘丛生的崎岖小路上,会是什么样?(学生回答)
(板书:作用——保护)所以,鞋不但美化装饰了我们的脚,它还是脚的卫士,是脚的保护者。
2. 观察鞋,说说鞋的结构、材质。
师:桌上也有鞋,拿起来看看、摸摸,研究研究,看看鞋由哪些部分组成?(课件展示并板书)主要结构有这些……(板书:结构——鞋底 鞋帮 鞋头 鞋跟)有的鞋还有一些配件,如鞋带、装饰品等。穿上漂亮的鞋,人们更美丽神气了。
三、解析教材,深入了解
1. 了解鞋的发展及种类。
师:从古至今,从五千多年前第一双鞋诞生到现在,鞋的样子经历了千变万化。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老师将各种鞋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布置了小小的“鞋博物馆”。下面,
我要考考你们了哦!现在,请跟随我走进鞋博物馆——古代厅。
(1)走进古代厅。
学生自选介绍。同学补充,老师补充。 师:说说从这些鞋上你能发现什么?
①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什么?能感觉到它的发展吗?(不同时期的鞋的特点与其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能否猜出穿鞋人的身份?(板书:身份)
③能否品味出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吗?(款式、花纹、质地、功能)
教师小结:一双小小的鞋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能让我们找到历史的足迹、时间的步伐、民族的特色。从古代厅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鞋的进程和发展历史,感受到不同时代人们对鞋审美的变化,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人们在制鞋时充满着一种对时尚的追求。甚至,有的鞋还寄托着父母亲人对孩子们深深的祝福。在民间,人们认为穿了憨态可掬、喜气吉祥的虎头鞋,能保佑孩子健康平安、茁壮成长。
(2)走进现代厅。
师:现代人的鞋子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
师:今天你穿了什么样的鞋?来,在行间走一走,秀秀你的鞋!(请部分学生走上台阶摆Pose“秀”鞋)
师:从这些鞋上你可以品味出不同的特色吗?(款式、质地、功能) 说说从这些鞋上,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能从这些鞋上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真是不简单啊!现代的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鞋的实用性,更追求鞋的新奇和时尚。它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无疑也是脚底下的艺术品。有些鞋充满了艺术的奇想,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穿上舒适、漂亮的鞋,我们就更加美丽、神气啦!所以一双漂亮的鞋,它还有什么作用?对,它的装饰功能也是不可忽略的哦!(板书:装饰)
四、多维观察,赏析感知
1. 引导多角度观察。
师:奇特的想象,来自于我们细心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同学们,你有没有细心地、深入地观察和研究过一双鞋呢?
师:鞋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比较固定。但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鞋,是不是形状都一样呢?拿
起你带的鞋,转换角度仔细观察,你看到的鞋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学生操作)
你认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美?和同伴讨论讨论,在桌上摆出来。(学生讨论、操作) 2. 欣赏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静静地看,比较、评析,说说你喜欢的作品以及喜欢的理由。 欣赏铅笔写生作品,引导从构图安排、鞋的角度(画的角度和看到的角度吻合)、线条变化(有虚有实、有轻有重、有粗有细)、细节的处理(鞋带、花纹、鞋面的纹理等)、透视现象去评价。
五、 实践操作,自由表现
1. 师:博物馆要增设展厅,召集漂亮的鞋的绘画作品。如果请你画,你打算用什么方式画?
2. 师:把自己带的鞋拿出来,摆出你喜欢的角度。 3. 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 (1)先确定鞋的构图安排,确定表现的鞋的角度;
(2)画出鞋的轮廓线,深入、细致地描绘,无论用什么画笔,都要注意线条变化; (3)调整画面效果,轮廓、转折等处的线条可加粗强调,同时刻画出细节部分; (4)可选用明快、协调的色彩着色。 4. 用手中的画笔,把你看到的鞋画出来吧!
六、评价小结 七、拓展
鞋作为脚的卫士,不仅保护着脚,还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美丽了我们,同时它千变万化的造型还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图片欣赏:鞋的形状在生活设施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