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0:31: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1#319版权所有

绪论

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第一次将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 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 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 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 元论划清了界 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 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 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 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 界,以取得社会主义 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 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1. 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 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 . 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科学发展观是联系着的理论。它脱胎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局部和整体、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2)科学发展观是始终贯穿着矛盾的理论。它的出现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它又是为了解决矛盾而出现。全面持续可协调,就是在对立中寻求统一谋发展。

统筹兼顾、统筹社会发展方向中的各种矛盾,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等,善于把 握主要矛盾、认识事物发展主流方向、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3)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总览全局,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突破重点;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经济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

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发展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

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4)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点。

(5)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

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注重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强调发展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思想观点,既坚持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又强调通过解决矛盾,求得协调和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共同繁荣,进一步深化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6)总的看,科学发展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8)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结合。 4 . 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或称共性和个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 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5 . 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 件性,孤立和静 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