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9:53: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物古迹
一、古遗址
东灰山遗址
位于民乐县城北27公里的六坝乡办林场东侧。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o.5~5米,内涵丰富。出土陶器有罐、盆、钵、盘、杯;石器有斧、锄、纺轮和石祖,还有炭化麦粒、谷粒以及铜铁器等。1987年夏甘肃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局部发掘,在遗址东北面挖掘了320平方米,共发现249座土室墓,出土文物1003件。西灰山遗址位于李寨乡菊花地村北3.7公里的戈壁滩上,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7米,地面散布大量的石器、陶片。石器多为砍砸器;陶器有夹砂彩陶,红底黑彩。纹饰以线条为主,有绳纹、网纹、弧线纹等。在断层中还发现有炭化麦粒、骨锥、铁箭头等。遗址内涵丰富,保存完好,属新石器四坝型文化遗址。八卦营古城遗址位于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底宽14米,夯土层厚10厘米,护城河宽8米。东西两面开门,内有宫城、内城、紫营台。城垣附近有很多汉代残砖碎瓦、灰陶片、石磨残块。城址东北100米处有高约5米,面积2000平方米的高台,俗称“点将台”,地面有灰陶片。 西灰山遗址
位于民乐县李寨乡菊花地村北3.7公里处的大都麻河下游西岸的高台地上,东南距东灰山遗址10公里。遗址南北500米,东西300米,南北走向的大都麻河将遗址东边冲刷成断面,暴露出的文化层厚0.5米~2.7米。文物工作者在文化层内发现骨锥、铜箭头、炭化麦粒等物,地表遗存有大量的夹沙红彩陶片及石斧、砍砸器、刮削器、陶纺轮等,其文化性质和东灰山相同,同属四坝文化。 八卦营城址
位于甘肃省民乐县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以汉初名将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阵击退匈奴得名。占地广达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夯土建筑。东、南各开一门,内有宫城、内城、紫营台。内、外两重护城河,各宽8米、10米。遗址有大量汉砖瓦残片、灰陶片。城址东北有2000平方米的5米高台,俗称为“点将台”。 祁连古城遗址
位于民乐县城东南10公里的永固。城呈长方形,周长4.65公里,面积约2.1千方公里,东、西、南三面开门。秦汉时为月氏城,后为匈奴城。汉设删丹县,十六国时前凉设汉阳县,为中原通往西域古道上的要镇。清代设协台,把守扁都口要塞。康熙时,永固城协副将王进宝在原古城靠北筑一新城,周长1.2公里,定城名为“永固”。民间以其形状而称“算盘城”。南城墙大部完好,北城墙大部已毁,只留断垣。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岔家堡遗址
位于南古乡岔家堡村南。城堡呈长方形,面积约7068平方米,堡墙残高5米,夯土层厚13—14厘米,基宽8米,东面开门。断垣中有乳白色瓷片、木炭等遗物。附近有大量青砖、碎瓦。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坝堡遗址
位于民乐县六坝乡四坝村北。东晋名为堠坞。堡址呈正方形坐北向南,面积75600平方米,堡墙黄土版筑,残高3米,夯层厚14—16厘米。墙外有护城河,北墙中间有10米高的土台,上面建有庙宇,已毁。残垣附近有黑釉粗瓷片和灰砖瓦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坝城遗址
位于六坝乡五坝村中。清代。遗址呈正方形,面积约2万平方米。城墙高9米,基宽5米,周围有护城河,座西向东,东面开门。西墙中间筑一高9米的土台,台上有庙
宇,已毁。现仅存南城墙一段,地面有绳纹夹砂红陶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烽燧
柳家山烽燧
位于南古乡左卫村东南。汉代。呈覆斗形,残高5米,夯土层厚15厘米。四周6米外有壕沟一道,深1.5米,宽3米。燧北20米处有封土堆5个,高1~2米,底径5~6米,俗称“旗鼓堆”。有绳纹、弦纹泥质灰陶片,自然损坏严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墩烽燧
位于南古乡岔家堡村北。汉至明代。燧底呈正方形,边长11米,残高5米,系黄土版筑,夯层厚15厘米。燧5米外有壕沟一道。燧西35米处有大、小封土堆5个,3个已挖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羊胸子烽燧
位于扁都口内羊胸子河畔。汉至明代。燧底呈长方形,残高5.5米,黑土版筑,夯土层厚12厘米,每夯土层间夹一层柳柴,四周穿插有纴木。夯土中有红、灰泥质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