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预警分析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40: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产业 损害监测预警分析报告

一、 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 面积与产量

2013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42万亩,预计鲜薯产量1300万吨以上,由于马铃薯生长期雨水充足,加之黑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及脱毒种薯的大面积推广,实现了马铃薯增产增收。据监测,项目区县马铃薯平均亩产1827公斤,较上年增长16%(其中,地膜马铃薯平均亩产1927公斤);总产量196万吨,较上年增长30%。

(二) 成本与收益

1、马铃薯产业的投入有所增加。据监测,2013年每亩人工费400元,较上年增长30%,化肥、农药、种子等物质费用280元,较上年增长21.7%。

2、马铃薯销售价格稳步提升。2013年, 马铃薯收购价格稳定,市场价位相对于其他产区持续走高。甘肃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价格:新大坪1.60元/公斤(最高峰达到2.60-2.80元/公斤),较上年同期提高0.20元/公斤;庄薯3号、青薯9号、青薯168号1.60元/公斤;普通薯1.30元/公斤,较上年

同期提高0.20元/公斤;加工企业收购原料价格0.82元/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淀粉价格7000-7500元/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了马铃薯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3、马铃薯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额不断增加。据测算,在监测项目区县2013年每亩马铃薯净收入1020元,较上年增加121元,增长27%;农民人均薯业收入2600元,较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107元的63%。

二、2013年甘肃马铃薯产业的新动向 1、坚持基地建设,稳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实现生产规模化。

2013年上半年,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降雨明显偏少,气温偏高,发生了严重的冬春连旱,给春耕生产特别是夏粮种植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我们顺应自然规律和科技规律,坚持主

动抗旱,适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马铃薯种植。2 013年,项目监测区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7.2万亩,其中良种扩繁、优质商品薯和专用加工薯三大标准化示范基地84.5万亩。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组织引导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种薯企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在19个乡镇建立以新大坪、陇薯3号、陇薯6号、青薯168等为主的马铃薯标准化生产订单基地11.62万亩。通过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总量,为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2、坚持良种先行,提高马铃薯种薯繁育水平实现品种优

- 2 -

质化。

一是进一步加大新品种选育引进筛选推广的力度。甘肃省依托旱农中心、各县区农技中心等科研育种及技术推广机构,按照建立健全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优势品种脱毒快繁、当家品种提纯复壮三大良种繁育体系的思路,引进试验适合我省南北川不同立地条件的新品种55个,并开展主栽品种新大坪、陇薯3号、陇薯6号、青薯9号、青薯168等的脱毒快繁,迅速提高我省各区县优质品种的种植比率,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甘肃省目前引进筛选适宜种植的几大品系为:优质商品薯有新大坪、青薯系列(青薯9号、青薯168),高淀粉加工薯有陇薯系列(陇薯3号、陇薯10号)、甘引1号,薯条、薯片加工专用薯有费乌瑞特、大西洋、克新系列、布尔班克等。二是建立健全脱毒种薯扩繁推广体系。甘肃省按照“区县级主抓原原种和原种,乡镇级主抓一级种和二级种”的思路,创新“政府主导、主体参与、大户引领、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良种扩繁机制,建立服务本区、面向全国的优质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体系,加快脱毒种薯应用步伐,走种薯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以监测县定定区为例,政府向爱兰公司、凯凯公司、百泉公司等6家种薯企业订单生产微型薯9000万粒,满足监测县安定区2014年1.8万亩原种生产用种。生产种薯可以满足全区2014年1.8万亩原种、12万亩以上一级种扩繁和100万亩一级种全覆盖用种的需要,同时部分级别种薯可以供应省内外市场。三是加强一级种兑换及推广。针对近几年来农户对一级种认识不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