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31: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一节 一场严肃但吵闹的论战 一、论战背景

一战前夕:古典的均势现实主义;一战后:理想主义;经济危机和二战后:现实主义形成。 二、争论焦点 1、理想主义

(1)人性可以改造。人类在教育和正确思想的驱使下,在好的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作用下有能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最终走向文明。

(2)战争可以避免。战争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不完善的国内或国际政治体制的缺陷,由于对人类进行教育和开化的困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不足引起的。一旦人类的教育程度提高了,再不是感情思维而是理性思维,再不是用武力去解决问题而是用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人类的战争则最终可以消除。、

(3)利益可以调和。国际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实际上是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由于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应当用集体安全代替均势。

(5)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 (6)重视国际道德和公众舆论。国家只有在国际道德的约束下才能在对外关系中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而要维护国际道德一方面要依靠国际组织的力量,另一方面要靠公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发挥学者和政治活动家的积极性。 2、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1)批判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看国际关系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

(2)批判理想主义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之间关系难于协调,集体安全无法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和平的保证不是利益和谐的结果,而是利益牵制的结果。

(3)批判理想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忽视权力。理想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但现实主义认为,没有实力的国际关系是空想的国际关系,靠国际法和国际道德来实现国际和平是一种空想的乌托邦。 3、现实主义

(1)人性本恶。由于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人是自私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冲突的关系。国家是个人的集合,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2)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批判理想主义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

(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中国家为了饱和自己的生存,总是要追求权力。因此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

(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反对把道德、公众舆论、国际法等至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

(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第二节 从威尔逊到约翰·默里——理想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1、威尔逊

十四点原则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主要原因有:一、美国在一战后实力提升;二、战火后的欧洲人民将威尔逊的主张当做一种解决战争与和平的良药;三、将民族自治、裁军和公开

外交等政治原则道德化,打出了民主、自由、自决的旗号。 2、阿尔弗雷德·齐默恩

一方面,人性是可以改造的,人类通过教育可以避免战争。另一方面,批判均势作为避免战争的手段,认为国际联盟是人类要走出无政府状态的表现,可以避免战争。 3、约翰·默里(神学家)

一、权力:道德必须要监督权力的运用,权力要在道德的指导下使用。他没有在权力和道德间划绝对的分界线,没有像其他理想主义者那样绝对反对权力。

二、正义:判断战争正义与否的标准:1、战争是不是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更大的灾难;2、看权力的使用是不是有限的,是不是为了法律的目的。

三、自然法:道德的标准来自于自然法的标准,判断事物时,不要极端,要遵循自然法。 第三节 从韦伯、卡尔到摩根索、基辛格——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1、马克思·韦伯

一、关于什么是政治,韦伯定义为分享或影响权力的分配的斗争,这种斗争或是在国家之间或是在一个国家内的集体之间产生的。所有的政治都离不开权力问题,反对理想主义把政治看成是道德的政治;

二、关于国家关系,韦伯认为国家总是为其生存而斗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和平不过是冲突性质的改变。

三、关于道德,道德区分为绝对的道德和责任的道德。按照绝对的道德行事的人不问结果,只看目的。具有责任道德的人能够看到他的行为的结果,并且也能够承担他应当负的责任。但韦伯同时也指出,为了正义的目的,并非不能使用不好的、不正当的手段,目的本身的正义性并不可以证明手段的正义性。 2、爱德华·卡尔(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

一、提出现实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成分,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权力政治;第二,道义只能是相对的,不是普遍的,道义是权力的产物;

二、关于国家利益,批判理想主义的国家利益和谐论,他认为国家利益和谐论的出现是因为存在占有优势的势力,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例如,一战后理想主义提出“没有人反对和平”的观点,卡尔认为这个观点是因为美英两国在一战中获得较多利益,企图维持现状,而德国则要改变现状。

三、重视权力。政治就是权力政治;权力可以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经济权力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但反对经济权力可以和政治权力分开,都是权力的组成部分。

四、重权力而轻道德。卡尔认为,政治行为必须建立在道德和权力相互协调的基础之上,但其实卡尔把道德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卡尔认为,国家的道德标准是低于个人的道德标准的——(1)国家的行为不是道德约束的结果,而是国家情况的结果。例如,国家的利他行为与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关。(2)国家的行为会比个人的行为更加无道德。比如,人的自私行为无道德的,一旦人的自私行为表现为爱国主义的行为就变成了道德的行为。 3、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神学家)

一、人的原罪说。人具有两面性:一是他具有超越自我的精神能力;二是他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罪恶。人自我超越的精神能力决定了他既是一个有理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无理智的人。人对自己在宇宙中应有的位置从来不清楚,事实上,人是自由的,但也是受约束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他把人的罪恶分为骄傲和纵欲两种形式,他指出骄傲之罪是万恶之源。其中,权力的骄傲使人为了自身的安全总是超过自己的自然禀赋极限去扩大自己的权力,而这种寻求安全的权力欲求永远不可能满足。

二、人的原罪的观点决定了社会是冲突的,科学和道德教育不能解决社会冲突。尼布尔认为,权力是一回事,而爱是另外一回事(爱是宗教的事)。

三、道德和权力政治之间的关系。尼布尔认为,权力政治无所不在。而权力应当受到限制,而限制权力的办法就是均势,这种均势并不排斥道德,事实上,没有仁爱,精神的摩擦和紧张状态会令人无法忍受。 4、阿诺德·沃尔弗斯

一、关于国际政治角色。采取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个人作为国际政治的角色。这种研究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个人置于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二是强调个人的组合角色,特别是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关于国家角色和个人角色的两种研究方法应该互补。 二、关于国家目标与国家利益。国家一般拥有三类目标:(1)持有目标(包括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和环境目标(超越国境的外部条件);(2)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与国家利益是否直接相关);(3)意识形态目标(向海外扩展民主) 三、关于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1)自延(获取更多的权利和利益);(2)自保(维护现有的价值利益);(3)自制(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国际法、国际和平和集体安全利益的制约)。 5、尼古拉斯·斯皮克曼

一、国家的首要目标是赢得和维持权力地位。斯皮克曼认为,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事实上,两种观点以及它们引出的外交政策从来就是不断交织在一起的。孤立主义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国家战略,盲目的坚持或反对孤立主义的人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

二、边缘地带理论。 6、汉斯·摩根索

一、现实主义六原则:

(1)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现实主义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

(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它使国际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但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权力是政治的目的,利益是政治的实质。利益则是判断和主导政治行动的永恒标准。任何政治均受到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的支配,这是现实注意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根本点。

(4)政治现实主义意识到政治行动的道德意义,个人和国家都必须依据普遍的道德原则来判断任何政治行动。但是也需要考虑道德行动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实际上,采取成功的政治行动本身就是基于国家生存的道德原则。

(5)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普遍的道德法则与某一特定国家的道德要求不可混为一谈,后者与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有关。

(6)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政治范畴的独立性,坚持以权力界定利益。

二、人的政治哲学。人性是恶的,而且不能通过教育或人为的机制得到消除。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去追求权力,因此政治关系就是权力斗争关系。人类冲突产生的根源,一是人类自私自利的本性;二是人对权力追求的本能欲望。

三、国家行为哲学。摩根索认为,个人权力意志的放大就是国家的权力,因此国家的行为是由对权力的追求驱使的,国际政治的动因就是对权力的追求,一方面表现为战争,另一方面表现为外交活动。

四、国家道德哲学。摩根索承认道德存在于国际关系中,也承认道德在国家的行为中和在国家间的关系中起一定的作用,也意识到在道德要求和政治成功需要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