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8 23:54: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可编辑版

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计量

1、 物质的量计算式(4个):n = m / M n = V / 22.4 (标况气体) n = N / NA n=CV 2、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1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 3、 标准状况:0℃,101.3KPa

4、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5、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6、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换算:c = 1000·ρ·a%

M

7、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计算:c(浓)·V(浓)= c(稀)·V(稀) 二、原子结构 1、原子构成: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决定元数种类

AZ X (+) 中子(不带电) 质子与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量数=质子数+ 中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2、道尔顿:原子论

汤姆逊: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

卢瑟福: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3、同位素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同位素 化学 性质相似, 物理 性质不同

4、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式:M = Ma×a% + Mb×b% + Mc×c% +…… 5、1~18号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式 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及离子电子式:

6、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高低;电子层(K、L、M、N、O、P、Q): ①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②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填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依次类推,(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第一层为2的原子为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 三、化学键

1、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的相互作用

Na[:Cl:] [:Cl:]Mg[:Cl:] Na[:O:]2?Na?。

........K2S CaCl2

NaOH NH4Cl Na2O 3、共价键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NH3 H2O HCl H:Cl:、

..

?..?..?2?..??....

Cl2 :Cl:Cl: N2 CO2

........4、金属键概念: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形成的强作用力 四、能的转化

Word完美格式

可编辑版

1、溶解的两过程(能量变化、类型): 2、溶解平衡概念:

3、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 生成物能量,有: 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 生成物能量,有: 4、能量的充分利用: 五、化学速率和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式和单位:v=△c/△t 速率与计量数之间关系:mA+nBpC+qD v(A):v(B):v(C):v(D)=m:n:p:q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情况: 内因:反应物质的结构、性质

浓度:浓度越大(固体和纯液体外)速率越大 压强:压强越大(有气体参加反应)速率越大 温度: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催化剂:加入催化剂,速率越大 反应物颗粒越小,速率越大 3、化学平衡概念:v正=v逆 ≠0

图像:

4、化学平衡特征:动、等、定、变

5、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速率正逆两方向成比例;含量由变到不变 6、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影响情况:

a.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 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7、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会被破坏,并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8、合成氨条件:20MPa~50MPa(速率加快、平衡正向)、500℃(催化剂活性温度)、铁触媒

六、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概念: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2、周期表编排形式:

周期:三短(第1、2、3周期)三长(第4、5、6周期)一不完全(第7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族:七主七副零和VIII(18个纵行,16个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递变性: 性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Word完美格式

可编辑版

原子半径 电子层结构 逐渐减小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增多 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形成由难→易,稳定性逐渐增强 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形成由易→难,稳定性逐渐减弱 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 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金属性(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 4、画出梯字区位置:铝 5、半导体材料:梯字区两边元素 农药、化肥:周期表右上角元素 七、电解质溶液

1、电解质概念: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概念: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强电解质有哪些:强酸(H2SO4、HNO3、HCl、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Ca(OH)2)和绝大部分的盐。

3、弱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弱电解质有哪些:弱酸、弱碱、水 4、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 Ba(OH)2 → Ba2+ + 2OH- HCl → H+ + Cl-

+-

NaClNa+Cl

-+

CH3COOHCH3COO+H NH3·H2O NH4+ + OH- NH4Cl → NH4+ + Cl-

CH3COONa → Na+ + CH3COO

+--+-

H2CO3H+HCO3 HCO3H+CO32

H2O H+OH-

5、电离平衡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

6、影响电离平衡因素及影响情况:①内因---电解质的本性;②外因---浓度和温度。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升高温度,电离度增大。

7、PH计算式:pH=-lg{c(H)}

+--14

8、水的离积常数及影响因素:Kw=c(H)×c(OH)=10

+-9、溶液酸碱性判断依据: 酸性c(H)>c(OH);25℃时,pH<7 +-中性c(H)=c(OH);25℃时,pH=7 +- 碱性c(H)7

10、强酸强碱稀释时PH值变化:强酸强碱每稀释10倍PH值改变一个单位,弱酸弱碱不到一个单位

11、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变色范围:酚酞:无色8—粉红—10红色

石蕊:红色5—紫色—8蓝色

Word完美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