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变声期声乐教学与发声训练的几个问题-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4 0:48: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儿童变声期声乐教学与发声训练的几个问题

一、声乐教学理念上的问题

传统上,我国的民族声乐认为:美好的声音必须具备“甜”、“脆”、“圆”“润”“水”五大特点。 一个声音很美的人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听觉享受。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嗓子并无病理变化,但在日常说话时嗓音类似感冒时的嘶哑,发声困难,嗓音耐久力差,音量下降,嗓子出现水肿或慢性炎症,甚至长小结、息肉。有的会出现“公鸭嗓”。究其原因,这些多半是由于变声期阶段没有正确保护好嗓音所造成的。

有的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张变声期的儿童禁止学习声乐,这种做法既扼杀了孩子学习声乐的热情,也给那些喜欢和学习演唱的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一位学生家长曾和我说,他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唱歌,得了不少奖,可是到了变声期,嗓子发声困难,老师让他暂停唱歌等待变声期过后再学。孩子为此非常苦恼,为了参加声乐考级,每天刻苦练习,结果更唱不出,他和家人都很着急。还有个学生,从小对声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突然有一天嗓子哑了,老师告诉他是变声期,说等变声期过了以后才能继续学习。出于对声乐的爱好,就“自学”起来。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每天唱自己喜欢唱的歌,结果变声期过后,说话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了,从而放弃了声乐学习。

从声乐教学实践看,变声期儿童由于喉部的增长,原来的生

理结构和肌肉组织会发生变化,如果在这一时期禁声,顺其自然发展,变声后学习声乐很难适应新的喉部状态。特别是在变声期前学过声乐的学生,经过一段禁声,变声期过后再训练时会感到喉部各器官不如以前灵活,第二天早起喉部会有疼痛感,经过说话和身体的活动,会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如同舞蹈演员练功。一旦停功再练会感到腰酸腿疼,要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应该说,声乐训练的重点是声带机能和发音技能的训练。所谓机能训练是指人体发声器官、呼吸器官等各个器官相互协调的能力,如声带的张力、合力、弹性以及呼吸器官、肺部的肺活量、横膈膜的张力和呼吸肌肉群的保持力、腹部的肌肉力量等等。而技能训练是指各个器官在发声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能力。因此变声期停止声乐训练和变声期后再学习声乐是不科学的。

二、声乐训练方法上的问题

斯坦利曾说:“用嗓子,学声乐,方法最为重要, 如果发音方法有错误, 即使用轻声来唱对嗓子也有害。方法正确,只要不超出能力范围,开怀畅唱则是很好的,对嗓音是有益的。”在我20几年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处在变声前期,有的处在变声期。起初,这类学生演唱时常用沉重的胸声大声歌唱。声音苍白而不圆润,音色发干刺耳,高音喊叫而吃力,脸红筋绷,失去了儿童特有的清脆、明亮、富有朝气的本质音色,与实际年龄不符。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教师不懂儿童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

而采用成人声乐方法训练儿童歌唱所导致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变声期用“假声”唱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唱歌时假声偏多的学生。他们在唱歌的时候,面部肌肉松弛,唇舌无力,只是一味地张大嘴巴,声带基本处于不震动的状态,单纯依靠气息的支持,唱出的声音污浊暗淡,没有“亮芯”,而且越唱越累,越唱音量越小,科学实验证明,发“假声”时不但声带不能正常地拉紧,而且两片声带也不能正常地靠拢,出现“漏气”现象。这样发音会引起喉部局部的紧张以至神经联系失常。在“变声期”中如果时常用“假声”做发音练习,容易使声音发抖。长时间的气流冲击会使声带出现闭和不好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声带小结。一旦在喉器官发育的时期养成发“假声”的习惯,就会妨碍天然声音机能和声带周围组织的正常发育。特别是男孩子,如果长期下去,会出现男生女调。男生女调的原因不是声带过度紧张,而是青春期男声变声失败导致的发音障碍,与喉结构间发育不平衡有关。

正确的发声训练应该是要求气息的“支点”与声音的“着力点”相对平衡,也就是强调气息和声音位置的协调统一。要求学生起音在腰腹部的气息支点上发音,并将声音集中靠前送到鼻头腔里的“亮点”上(也就是声音位置),从而获得带有共鸣的声音。这样的声乐是利用人的生理结构:鼻腔和口腔上半部分的“空间”振动,声带产生一个自然的声音,反射到空间里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共鸣的声音。可以采用3度或5度哼鸣练习或3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