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中国罗马法泰斗周在寂寞中远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6:31: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南方周末——中国罗马法泰斗周在寂寞中远去

中国罗马法泰斗周在寂寞中远去年少时的周充满梦想

“为什么我们这一代的学问超不过他们?因为我们没有他们的品行。我们中可以出学者,但出不了大家。”

——评语“老兵不会死去,只会默默地消逝”周的人生,始自“古来稀” 我手执96枝白菊花,为一个崇高而沉默的灵魂送行。

2003年11月30日,我第一次来合肥采访周(nán)时,曾把一束康乃馨献给这位时年95岁的法学宗师,祝他健康。世事无常,半年后的今天,如同白菊代替了红康乃馨一样,一幅遗像凝固了这位老人恬静的笑容。

他于2004年4月15日辞世,摆脱了呼吸道与肾病对他的双重折磨。曾经的卧室——如今的灵堂里,弥漫着香火与鲜花混合的味道。 曾经的鲜衣怒马

作为一位中国法学界无人不知的罗马法泰斗,周却沉寂了足足半个世纪。

与梁启超、蔡元培、费孝通等人的35部著作一起,周的《罗马法原论》被选入“商务印书馆文库”。当代著名法

学家、厦门大学教授徐国栋对此书评论说:“此书,是中国最权威的罗马法著作。”

序言第三页:“本书问世,历经曲折。”此言不假,从初稿到付梓,前后竟然长达五十余年。

1926年,时年18岁的周在“中国公学”大学部(创办于清末,曾得到孙中山等革命先行者的赞助和支持——编者注)就读时,第一次接触到了罗马法的内容。“那是罗马法中的两个制度——‘时效制度’与‘共同海损’。” 我见到了“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为他出具的出国留学证明信:“学生周系江苏省溧阳人,现年21岁。已修满本校毕业所需学分,各科成绩均堪优良……”

从1928年9月开始,周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苦读6年,他先后获得了政治外交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周被授予博士学位时,全场掌声雷动。当时,在比利时获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不超过10个。

“罗马法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被称为‘万法之源’,尤其是当今全部民法的鼻祖。”一位法学人士说,“当今世界有两大法系——在法、德及中国等地实行的大陆法,以及在美、英及其他英联邦国家实行的英美法。罗马法对两法系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恩格斯曾称之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1934年归国后,周先后执教于上海持志学院、东吴大学、

中央大学、厦门大学等地。“周先生为学生讲授罗马法的首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源远流长,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外国知识?”有法学界前辈回忆说,“一种‘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思想,开始在学生中传播。”

“颠沛流离的岁月里,父亲共写出了33万字的罗马法讲义。”周的儿子周一煊说,“当时的中华书局已经打算将其列入大学用书出版,但终因战乱而作罢。”

解放前夕,周出任暨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时,文学家钱锺书也在该校任中文教授,两人相交甚深。

钱锺书曾以“鼋头渚”(无锡一著名景点)为上联征集下联,周笑答“燕尾洲”(江西的风景区),二人相对抚掌大笑。

那时候的周正值人生中最好的年华,在法学领域纵情驰骋,非常自信乐观。 被逐渐遗忘

三次拒绝了国民党的赴台邀请之后,周等一批法学家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950年前后,周受到了一段短时间内的重视。在北京举办的“新法律研究”学习班上,他曾被任命为学习小组组长。 但好景不长,在那个时候的中国特殊环境里,英美法系教育受到了巨大冲击。徐国栋回忆说,按当时的观念,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才能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