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对大班幼儿礼貌行为的影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10:13: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故事对大班幼儿礼貌行为的影响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深圳市罗湖区春天幼儿园 佟立秋

礼貌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文明人的标志。而在幼儿园学习礼貌行为是关键时期,礼貌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学习礼貌、懂礼貌、用礼貌的行为与人交往,我们尝试用故事为突破口,让孩子轻松学礼貌、懂礼貌。因为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学前期儿童正处于发展成长时期,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又好模仿,是非辨别能力差,所以,要形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只用口头说教是难以达到的。儿童故事能集中、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以活生生的形象反映思想感情,是非鲜明,感染力大,所以通过故事来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要比任何形式的干巴巴的说教力量大得多。课题“浅谈故事对大班幼儿礼貌行为的影响”是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概念

礼貌: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尊重与友好的体现。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对一个人来说,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就礼貌外在的表现来说,它是表示尊敬、友好的态度、语言和动作;就内在的蕴含来说,它是一种尊重人 、与人友好相处的心态。

行为:又称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也有说法认为,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他对于研究历史上文化的传播与分布具有很大作用。 2、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而礼貌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故事是幼儿了解世界、认识事物以及表现和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重要媒介。为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听故事、理解故事、欣赏故事,讲述故事、表演故事,来促进大班幼儿礼貌行为的学习和养成,我选择了“浅谈故事对大班幼儿礼貌行为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切入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 3、研究意义

幼儿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接受知识最快、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之一,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利用故事这一孩子们感兴趣的文学载体,将礼貌教育融入到故事中,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关于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对于幼儿礼貌行为的研究,一方面源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等指导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结合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及教育发展状况,力图通过园内教师间、幼儿间及师幼间和谐关系,营造文明的教育环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