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学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09: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试卷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纸上。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装………………………………订………………………………线……………………………… 为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mù( )集 ②狼jí( ) ③呜咽( ) ④故弄xuán( )虚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齐之习辞者也 习: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③何坐 坐: ④弦既不调 既: ..3.古诗文默写(10分)

①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 《七律 长征》) ② ,家书抵万金。 (杜甫 《春望》)

③海内存知己,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 《过零丁洋》)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 《泊秦淮》) ⑦浩荡离愁白日斜, 。 (龚自珍 《己亥杂诗》) ⑧ ,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 《过零丁洋》)

⑨ , 儿女共沾巾。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婴闻之, ,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2分)( ) A.得知事故中失联的消防员已被确认全部遇难,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发帖悼念。 ....B.面对如山的铁证,犯罪嫌疑人依然心存侥幸,据理力争,着实可笑。 ....C.爱心与坚持让这位已届风烛残年的老师,依然坚守着教育岗位。 ....D.“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柳暗花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B.生活虽然给了她许多馈赠,但她帮助他人的热情丝毫没有降低。

C.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D.这些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神笔书法”“电脑制作”等课程。 6.下列有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伕,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当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时,他也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阅读与赏析(32分)

(一)(4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①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wū yà:拟声词,吹角声。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7.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

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注】①国朝:指清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遂暗记不复出声 复: ②如是者十年 是: ..③自觉豁然 然: ④或托词因病废学者 或: ..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盖积苦精力之应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吾欲辱之,何以也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D. 驱之别院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译文: ②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译文:

(三)(5分)

①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放谢性污染。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如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13万人被疏散,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②核电站受损后,核污染是通过何种途径发生的呢?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温鸿钧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一处损坏的核电设施会释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一些“寿命短”的放射性物质相对来说危害不大,另一些“寿命长”的放射性物质则要危险得多。这里的所说的“寿..

命”,是指“半衰期”,也就是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

③据了解,利用高温分裂铀的过程会产生一百多种新的化学物质。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16、氚和氪。这些气体比重轻,会快速消散,对人类的危害不大。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会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

④然而,衰变也是核反应,也产生辐射。据了解,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出另一种危险物质铯-137。铯-137有剧毒。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人会通过食物和水将其摄入,或类似灰尘被人吸入。与其接触,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⑤陈建民教授称,核污染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产生放射性气溶胶等放射性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及人体体表产生危害;另一种是随风向扩散产生的污染。但无论哪种,其污染程度都要视核泄漏严重程度而定。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核燃料在爆炸中形成烟尘飘扬空中,危害面积非常广泛。 12.文章第①节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加点的“相对”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四)(13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

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4.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中画线句有何妙处?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3分)

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②段写人们看见枣子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3分)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表达与交流(44分) 18.语文实践活动。(4分)

万里长城,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时至今日,很多游客为了证明自己征服了长城,特意刻字于长城砖以作留念与证明,使得硝烟中走来的长城再添累累伤痕。制止游客“长城刻字”,我们责无旁贷,如果你在长城遇到一位正准备“刻字”的游客,你准备如何劝阻游客放下手中的笔呢?(6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