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远程教育15春第二学期0281教学论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8 9:30: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答:不全面。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所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是师生真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教师的专业成长。

8.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答:正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教育目标即教学目标

答:错误。教育目标是一个关于教育活动之预期结果的总的概念,是指一定的教育活动所要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10.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

答:错误。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态度、行为及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维持、定向的作用。

11.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把学生考试分数和考场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

答:错误。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把“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表现行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比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

12.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程序。

答:错误。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教学理念、结构、程序。

13.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是有区别的。

答:正确。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

14、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答:正确。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

6 / 10

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

第四次作业

1、如何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

答:(1)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 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2)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3)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4)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2.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

答:所谓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所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是师生真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学生的角度看,课程教学活动是他们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0成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探究,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得到满足,使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锻炼,从而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从教师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完成外界所交付给他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单向付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逐步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产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和动机,意识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等,而这些对于教师的发展完善而言,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教师能够在自己事业追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同时也提高自己,不断进步。

3.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人类的一般认识总是始于对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检验所获得的理性认识。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与教师认识的特殊性两方面。

(3)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教学过程中的教养与教育彼此具有相对关联性,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

4.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发展趋势是:(1)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补充与革新。(2)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新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突破了传统评价那种甄别与选择的倾向,建立一种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进步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3)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4)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7 / 10

5.分组教学的优点。

答:分组教学的优点有:

(1)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甚至不同的兴趣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适应学生的能力和要求,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2)有利于“英才教育”。班级授课,教师组织教学时更多是面向中等学生,优生常感到“吃不饱”和太容易而厌倦学习。分组教学能较好照顾尖子学生的特点,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和需要,有利于英才的培养。

(3)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6.如何优化师生人际关系?

答:优化师生人际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是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障; (2)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3)解决好相关师生问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4)掌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7.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及二者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怎样的关系? 答: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 学科课程的优点在于:

(1)以浓缩的形式集纳人类在各个基本学科领域探索的成果,间接经验的容量较大,有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2)便于按知识逻辑顺序组织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有以下几点:

(1)科目繁多的学科课程导致总体课程体系臃肿不堪,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学科课程以分门别类的方式组织和编排,而学生的现实生活却是完整的,这种课程上的人为的割裂,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的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由于学科划分过细,造成知识面过窄,内容偏深偏难。

(4)各学科相互分离,彼此孤立,造成学习内容相互分离甚至脱节。

(5)具体的某门学科课程对于该学科的一位未来专家或专业工作者来说是必备的,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是多余的,因为它们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缺乏联系。学科自身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往往有冲突,学科教师面临这种冲突时,往往容易牺牲学生的利益,迫使学生服从学科的要求。 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具有以下优点:

(1)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

8 / 10

挥;

(2)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有利于学生在与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人格的不断发展;

(3)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课程的综合性,主张以社会生活问题来统合各种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活动课程的缺点主要有:

(1)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功利主义”;

(2)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活中个别经验的作用绝对化而不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

(3)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的讲授方式的教师而言,活动课程的组织较困难。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关系:

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两部分,活动课程和学课程都以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是二者发挥作用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学科课程的目标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系统文化知识,具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活动课程的目标则在于通过各类实际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第一,两类课程在目标上是一致的。第二,两类课程在内容上是互补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内容的知识的互补。二是不同形式的知识的互补。第三,两类课程在学习活动方式上是互促的。第四,两类课程在功能上是整体优化的。

综上所述,可以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概括为:两类课程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所占的课时比例有多少之分,但在功能上无轻重之别。也就是说,两类课程既相互统一,又各有自己独特的育人功能,又有机结合,为共同的培养目标服务。同时,因为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学科课程占课时总量的绝大部分,活动课程占课时较少。但是活动课程的功能与学科课程同样不可或缺,无论缺少哪一类课程,学校的培养目标都难以实现。

8.教学过程的功能有哪些? 答:(1)教学功能

教学功能是指以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武装年轻一代,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他们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即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在三者中,知识是中心环节,它是形成技能和技巧的基础。

教学功能是教学过程最主要的功能。教学功能也是教学过程最原始的功能。 (2)发展功能

发展功能是指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及审美感,并使他们获得情感、意志方面的修养,还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机能和实践能力,即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力以及情感。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从表面上看,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向青少年一代传递人类和民族的科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但教学过程内在的深刻性在于它还担负着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过程与教学过程是相互密切联系着的。教学功能与发展功能是密切联系的。

9 / 10

(3)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年轻一代通过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与发展,接受自己所处社会的影响。即处理好科学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世界观培养等方面的关系。

以上学校教学所须完成的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其中,教学的功能是基本的,因为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为基础,所以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特点。教学和发展是教学过程的两大功能,两者都不可有所偏废。研究表明,知识的掌握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脱离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技巧的形成,能力便失去了赖以形成的手段和借以表现的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发展智力、能力,并且以发展了的智能学习更多的新知识,达到两者的统一。

9.发现式教学的优缺点。

答:发现式教学法的优点有:一是提高知识的保持,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二是增加智慧的潜能,因为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便于他们用于解决问题的信息;三是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感和成就感;四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式教学法的不足有:一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个人发现,容易忽视课堂教学和教科书的作用;二是形成知识系统的效率不高,难度较大;三是不太适宜知识基础较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会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带来更多的自卑、恐惧或逃避心理,广泛使用会增加教学和学习的困难和负担。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