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44: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现热蓄积。②大量出汗造成水盐大量丢失,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可引起热痉挛。③长期高温作业人群可出现心肌代偿性肥大,血压脉压差增大等。④高温作业可引起消化功能降低,高温作业工人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化道疾患患病率上升等。⑤高温作业可引起肢体运动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⑥高温作业可使尿量减少,肾功能受损等。

31、⑴应考虑是否为有害气体引起的中毒。因为纸浆在贮浆池存放有1个多月,纸浆在存放过程中会发酵产生H2S窒息性气体,因此在池内可能有较高浓度的H2S气体。

⑵为防止人员继续伤亡,首先应对池内进行抽风排毒,降低池内有害气体H2S等的浓度,下去救援人员应佩带防毒呼吸防护器等措施。

⑶因纸浆在贮浆池存放时间过长,工作前没有进行抽风排毒,工人缺乏防毒意识,因此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①消除和控制生产环境中的毒物,加强通风排毒。②进入长期未用的发酵池内进行检修应佩带防毒呼吸防护器。③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卫生防毒知识等。

32、⑴该病可能是铅中毒,因为船体切割、焊接时温度很高可时船体表面的油漆中的铅形成铅烟,进入机体导致铅中毒,此外该患者有铅中毒的临床表现(略)。⑵确诊还需要获得以下方面资料:①该工人作业场所船舱中铅烟、铅尘浓度测定。②同工种工人中是否有类似表现。③血铅、尿铅测定。④注意了解该患者是否有含铅药物服用史等。⑶该病人如尿铅增高时,应给予驱铅治疗首选CaNa2-EDTA,驱铅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和检测尿铅。

33、⑴这两名工人可能因高温环境下引起进行苯胺中毒及中暑,其依据为生产环境使用原料有苯胺,加之生产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苯胺经皮吸收。⑵发生的原因苯胺及高温作业环境,该车间温度为40℃、湿度为96%有利于苯胺蒸气和液体很易经皮肤吸收,另生产环境苯胺浓度超标1=2倍,风速极小,不利于苯胺蒸气的排出,易引起苯胺急性中毒,另一方面生产环境属于高温、高湿环境,不利于汗液蒸发散热,易导致机体水、电解质过量丢失引起中暑的发生。⑶处理是对的。脱去污染衣物清水冲洗皮肤可防止毒物继续吸收。此外,还应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清新之处,给予清凉饮料补充适量的水和电解质,可按轻毒中暑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34、中暑临床可分为四种类型:①热射病:是人体散热途径受阻、体内蓄热、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临床特点有起病急,体温高达40℃以上,伴有皮肤干热“无汗”,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②热痉挛:是由于人体大量出汗造成钠、氯、钾等

66

电解质大量丢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肌痉挛。临床特点是肌肉痉挛伴肌肉收缩疼痛,尤以腓肠肌多见。③热衰竭:多因皮肤血流增加,而导致脑部暂时供血不足引起的改变。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④日射病:太阳辐射引起颅内组织受热,脑组织充血水肿。临床特点为剧烈头痛、头晕、烦燥不安、意识丧失等。

处理要点:中暑先兆与轻度中暑:立即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密切观察病情,给予含盐饮料及对症处理。重症中暑其治疗原则为迅速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防治休克和脑水肿。

35、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①暂时性听阈位移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两方面改变。②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听力损失和噪声聋以及急性听力损失(暴振震性耳聋)。噪声对全身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表现为①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症、噪声性神经官能症。②心血管系统:心律改变、血压不稳、心电图异常。③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④其他:免疫功能低下、女工月经周期紊乱、流产率增高等。

36、简述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主要有①粉尘的化学组成:粉尘的化学成分是决定其对机体作用性质的最主要因素,不同化学成分的粉尘对机体作用性质不同。②粉尘的分散度:可影响粉尘在空气中的悬浮稳定性,从而影响粉尘被机体吸入的可能性大小;也可影响粉尘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和阻留率。③粉尘的浓度:是影响粉尘肺内蓄积量的主要因素,浓度越高危害越大。④粉尘的溶解度:具有化学毒性粉尘的溶解度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强;溶解度越小的矿物性粉尘,其危害作用越持久。⑤其他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比重、硬度、荷电性等。 37、 ①配对比较t检验 ②P<0.05,两组差别有统计意义 ③第一类错误

④重新增加样本例数,再检验

38、①该地健康成年女子Hb的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 ?X±1.96S?X =9.804~10.196。 ②95%正常值范围为:?X±1.96S=8.04~11.96,该女子的Hb在范围之内,正常。 ③该地健康成年男女Hb比较用的u检验,U=7.07 P<0.01 39、①男S?X =0.03, 女S?X =0.04

②该地健康成年男性红细胞均数95%可信区间为:?X±1.96S?X =4.4412-4.5588,该地

67

健康成年女性红细胞均数95%可信区间为:?X±1.96S?X =4.0216-4.1784 ③男女间红细胞比较用u检验,u=8.0 P<0.01

40、①CV男=3.33% CV女=2.52% 男>女(因均数相差不大,也可直接比较标准差的大小)。

②7岁男童身高95%正常值范围为:?X±1.96S=112.16-127.84,该男童身高在范围之外,低于正常。

③该地7岁男童身高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X±1.96S?X =119.608-120.392 ④7岁男女身高比较用u检验,u=4.00 P<0.01 41、计算变异系数,说明Hb和RBC的变异程度。 CVHb=13.33% CVRBC=5.45% Hb>RBC

②新药治疗贫血病人后Hb平均增加量的95%可信区间为: ?X±1.96S?X =29.02-30.98, 新药治疗贫血病人后RBC平均增加量的95%可信区间为: ?X±1.96S?X =1.085-1.115 ③新药与常用药物疗效比较用单个样本u检验,u=12.0 P<0.01 42、用两样本比较的u检验或?2检验

U=2.813 P<0.01 ?2=7.912 P<0.01 43、 ①某地不同职业男女高血脂症患病率

职业 工人 农民 职员 合计 调查人数 102 77 107 286 男 患病患病率(%) 人数 12 11.76 10 12.99 18 16.82 40 13.40 调查人数 80 86 91 257 女 患病患病率(%) 人数 10 12.50 8 9.30 10 10.99 28 10.89 统计图为复式条图(图形略) ②用多个率比较的?2检验

③可用两样率比较的u检验或?2检验, u=1.174 ?2=1.378 P>0.05 44、 ①某地中小学生男女视力减退率

年级 小学生 中学生 合计 调查人数 100 200 300 男 视力减退人数 12 50 62 减退率 (%) 12.00 25.00 20.67 调查人数 100 160 260 女 视力减退人数 8 40 48 减退率 (%) 8.00 25.00 18.46 统计图为复式条图(图形略)

②可用两个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或?2检验,u=0.943 ?2=0.889 ,P>0.05 45、采用四格表校正?2检验,?2=3.621 P>0.05

68

46、①60~组 其次为40~组 ②60~组

③40~组,其次为60~组

47、不同意,因为是构成比而不是患病率,构成比不反映事物的严重程度。 48、用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u检验,u=1.667 单侧P<0.05 49、采用配对四格表?2检验。?2=4.0 P<0.05 50、采用配对四格表?2检验。?2=3.0 P>0.05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