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2 岳麓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9 0:31: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K12学习教育资源

戊戌变法

【课标内容】

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文, 利用新闻报道、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既具有进步性又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由此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人物的辩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了解到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腹腔的艰难历程。 (2)、就百日维新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失败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 (3)、就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使学生学会在共同探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用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优秀品德。 (3)、通过了解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的突破:运用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等人的活动入手,结合问题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难点的解决:先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讨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后我再加以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多媒体演示法 【板书设计】

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 (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运动的结果 戊戌政变1898年9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K12学习教育资源

K12学习教育资源

图存,我国一部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板书)

教师提问:何谓维新变法运动呢?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展开的一系列改良活动。那么,维新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呢?(带着设问进入下一问题) 一、维新变法拉开序幕——“公车上书”1895(板书) 1、康有为早期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 教师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或者指导学生观看教材图片。要求学生介绍两人的资料,教师介绍康、梁在变法中的贡献并总结: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本主义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然后设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导入“公车上书”。

2、公车上书(板书)

教师让学生介绍“公车上书”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随后设问:同学们结合教材卡片内容及所学知识,想一想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原因都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2)清朝统治阶级腐朽无能,一味妥协退让;(3)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日益高涨;(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提高自身地位。

[过渡]教师提问: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为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哪些活动?” 进而导入第二目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又进行了哪些活动?”这个问题自学,教师展示相关图片。最后教师再总结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政治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外纪闻》和强学会,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1898.6-9(板书) 1、光绪帝下诏变法(板书)

教师指出,维新派的改良运动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光绪帝的支持,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下令变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小字内容,然后提问: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光绪帝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变法内容(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变法内容,然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变法内容的理解: ①变法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 ②“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具体是指什么人?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有什么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③文化方面的改革有什么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④哪些内容对封建顽固势力的冲击最大?

⑤哪些人会拥护和支持变法?(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 ⑥哪些人会强烈反对? K12学习教育资源

K12学习教育资源

⑦想一想,当时社会各界对变法会有怎样不同的反应?(顽固派、民族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开明地主、普通老百姓等)

学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变法的进步性在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两大方面,局限性表现在:“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和“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四、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30页小字(关于袁世凯的介绍)及“史海拾贝”,了解政变的过程,体会维新志士的英雄气概。然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谭嗣同就义到底值不值得?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得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1)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阶级中顽固派的利益(2)顽固派的实力强大(3)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较弱。(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的软弱性,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是根本原因。 随后,再设问: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回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于谭嗣同就义到底值不值得?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本课达到高潮。 [小结]

我们本课的重点就是维新变法的意义及影响。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而且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反之,顽固派实力较强,又拥有军权。所以失败是必然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进步的、爱国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谭嗣同等人的血没有白流,他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为后来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清政府统治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作业]

K12学习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