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东莞市语文调研考试标杆作文和评分细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21: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东莞市语文调研考试

标杆作文和评分细则

一、作文题目

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制度以及国民素质和形象等“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如此,企业、团体、个人莫不如此。面对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你认为一个现代青年应该具备怎样的“软实力”。

请就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说说你的经历、感受或看法。题目自拟,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题目解读

本题由导语和作文要求两部分构成,形式上是一个没有直接给出标题或话题的新材料作文,实际上是一个限制性很强的话题作文。审题有一定难度。

导语部分第一句话主要说明“软实力”的含义,它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制度以及国民素质和形象”等等。第二句是过渡,说明企业、团体、个人的软实力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引出第三句,提出作文话题:现代青年应该具备怎样的“软实力”。

审题的难点是,这个“软实力”的内涵是什么?只能由第一句话所界定的国家软实力的内涵去推测。文化、价值观、制度等因素之所以被称为“软实力”,是因为按照一般常识,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主要是看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换言之,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可以称为“硬实力”,它是外显的,偏于物质的,可以明显分出高下强弱的,更为一般人关注的。而文化等“软实力”是内隐的,偏

1 / 26

于精神的,不容易看出高下强弱的,常被一般人忽视的。

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其具体内涵显然不同于个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但二者应该有相似性。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实力强弱的外显的直观的因素是什么呢?应该是学历、职务、财富、专业才能等因素,这些可称为一个人的硬实力。与之相对,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性格气质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则可称为软实力。

事实上,“软实力”现在是一个外延非常广泛、内涵众说纷纭的概念。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基于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提出了国家“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有人这样解释他的观点:所谓硬实力是指通过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使别国屈从于自己的意志的能力,而软实力则是通过其文化、政治、价值观发挥吸引作用的能力。

此后,“软实力”概念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成为政界、商界、文化界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出现了许多新的词组,如城市软实力,企业软实力,团队软实力,个人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商务软实力,军队软实力等等。约瑟夫?奈曾经感慨道:“我高兴地看到,(软实力)这一术语成为公共话语,被美国国务卿、英国外交大臣、亚欧多国的政治领袖和专栏作家等广泛使用。与此同时,我深感沮丧的是,这一术语常常被误用,甚至被贬低为仅仅是可口可乐和牛仔裤的影响

2 / 26

力。”

本文要写的是“个人软实力”。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对个人“软实力”的内涵应该允许宽泛的理解。有人说:“软实力是学习成绩之外、传统教育要求之外的东西,是综合素质,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等。”总而言之,除学历、职务、财富、专业才能等硬性指标外,其他有利于个人发展、使人更容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各种因素,都可以归入软实力的范畴。

三、命题意图

1、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反思在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可能存在的误区。

2、引导学生注意审题,要从整体上把握题意,并抓住作文材料和作文要求中的关键句、关键词来构思行文。

四、立意角度

主要从“是什么”的角度立意,因为题目问的是“现代青年应该具备怎样的‘软实力’”。在明确阐释“是什么”的基础上,可以进而从“为什么”的角度说明应该具备这种软实力的理由,还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说明怎样才能具备这种软实力。可以只写一种软实力,也可以写多种软实力。

五、评分方法

首先从立意的角度考虑作文等次:

一类卷(50-60分):切合题意,紧扣题目,联系“竞争”,写“现代青年”应该具备的“软实力”,观点鲜明深刻(即所写的“软实力”的确重要),论述充分有力。

3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