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措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34: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措施

作者:李莲

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23期

【摘 要】目的:探析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行PICC导管穿刺的11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6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检测对比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与内毒素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内毒素水平、不明原因发热率、皮肤阳性反应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

【关键词】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

PICC导管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置入,导管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技术,为肠内肠外营养、抗生素使用、肿瘤化疗等提供了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输液方式[1]。然而,在PICC导管穿刺中,如果处理不当,就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病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在PICC导管穿刺中,必须加强防范措施的应用。为了探讨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现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行PICC导管穿刺的11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行PICC导管穿刺的11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6例。参照组男、女各26例、30例,年龄22~78(46.7±8.8)岁;试验组男、女各27例、29例,年龄23~79(47.0±8.7)岁。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患者性别、年龄数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即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操作。试验组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即①知识与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六部洗手法、局部消毒法、送管手法、封管手法等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②手卫生: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按照六部洗手法用快速消毒剂洗手,若手部污迹明显,应用常规洗手液洗手。③遵循最大无菌屏障制度:在置管中,操作者及协助者均要严格落实最大无菌屏障制度,如洗手、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帽子、口罩、手套等。穿刺前,对皮肤进行彻底清洁,范围不小于10cm×10cm,消毒3遍,保证穿刺快、准、稳,尽量缩短暴露时间。④皮肤消毒:用酒精与碘伏对皮肤进行消毒,均为3遍(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穿刺前后,均要用碘伏消毒穿刺点,以免受微生物污染,预防感染[2]。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穿刺侧肢体活动:指导患者进行穿刺侧肢体活动,主要为握拳,2次/d,20min/次。⑥其他护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伴有出血情况,并对末梢血液循环、肢体肿胀等情况进行观察。密切观察敷料情况,每隔48h更换1次。 1.3 观察指标

检测对比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与内毒素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观察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 ),并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并给予x2检验,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与内毒素水平

试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 2.2 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不明原因发热率、皮肤阳性反应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 3 讨论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的就是血管内置管导致的感染,多出现于置管48h内[3]。有关文献报道[4]表明,在PICC导管穿刺中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集束化护理不仅实现了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也实现了护理效果的反馈,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所以,集束化护理不仅是一种医疗护理模式,也是一种护理管理过程,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本文研究结果为:试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内毒素水平、不明原因发热率、皮肤阳性反应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在PICC导管穿刺中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可广泛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孙滨海,吴妮慧,周卓迪等.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效果评价[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1):12-14,22.

[2] 江文,曾登芬.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4 (2):218-221.

[3] 卞龙艳,顾小菊,夏立平等.集束干预策略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2):77-79.

[4] 高倩.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70-71.

[5] 唐红兰,臧德华,张绪红.集束化干预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z): 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