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练习题(理论部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1:03: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5.直接贸易:是指贸易商品由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不通过第三方直接进行的贸易活动。

16.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通过第三方或其他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17.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国(地区)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签订进口合同与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以营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地区)而言,是转口贸易。

18.过境贸易:是指贸易货物通过一国国境,不经加工地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19.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密度,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基本指标。

20.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21.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入出口,即总出口。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即为总贸易额。

22.专门贸易:以进出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从外国进入关境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称专门进口。离开关境的商品称专门出口。但从关境外国境内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商品,则不被统计为出口。专门出口额与专门进口额之和,即为专门贸易额。 23.有形贸易:是指实物商品(有形商品)的贸易。

24.无形贸易:是指非实物商品(无形商品)的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25.复出口:是指一国对从外国进口的商品不经任何实质性加工,再行向外出口。 26.复进口:是指一国的产品销往别国后未经加工又被该国重新购回。

27.净出口:是指一国同类商品上有出口也有进口,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部分。 28.净进口:是指一国同类商品上有出口也有进口,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部分。

五、简答题

1.答案提示: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是国际商品交换的运行机制,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和基础,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种政策因素,以及国际贸易对一国国内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等。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相结合;(2)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3)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5)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 2.答案提示:国际贸易是指一国(地区)同别国(地区)进行的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分类:(1)国际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2)以国境和关境为标准划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3)按照有无第三国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4)按照参加国家多少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3.答案提示:对外贸易亦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国(地区)同别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国际贸易。地理大发现以后,形成真正意义的国际贸易。

4.答案提示:特点:(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趋优化;(2)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4)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5.答案提示:(1)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们在满足了本国本地区的消费需求外,有大量的剩余产品可以用来与别国交换。(2)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铁路、轮船、汽车以及电报电话的应用将整个世界连接成一体,国际贸易变得更加迅速方便。(3)工业革命使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使国际范围内的分工和交换即国际贸易逐渐成为现代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工业的比重大大增加。(5)工业革命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流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6.答案提示:(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的经济地位逐渐削弱,欧洲和日本的力量迅速崛起,亚、非、拉地区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这种世界经济格局

9

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2)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电子学、原子能、半导体、高分子化学、高能物理学、生物工程学有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世界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增长。(3)交通运输工业的发展更为迅速,现代化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工具的广泛采用,使世界各地的距离在时间上大大缩小了。(4)此外,战后资本输出迅速地发展,跨国公司迅猛地发展。(5)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相对稳定,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框架下的一轮又一轮降低关税的谈判以及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不仅大大降低了各国的贸易壁垒,还建立了一个多边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机制,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公正和自由的环境。这一切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其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增长速度。

7.答案提示:联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新中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慢慢步入正轨。

8.答案提示:贸易利益。供给和需求。

9.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反之,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10.答案提示:(1)对外贸易可提高利润率;(2)通过对外贸易取得国外市场;(3)对外贸易有助社会产品价值的实现;(4)对外贸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5)对外贸易部门可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 11.答案提示:(1)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发展受国际分工的影响;(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发展速度;(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5)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6)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利益;(7)国际分工影响与对外贸易依存度。 12.答案提示:(1)使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商业革命,商业性质、贸易范围、经商技术以及商业组织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2)地理大发现引发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

13.答案提示:(1)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我们所采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则要考虑到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它既包括商品市场上进口与出口两个部门的总体分析,也包括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两种市场的总体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学中经常采用的最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是假定只有两种商品存在的市场模型。在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中,我们所用的主要工具是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六、判断分析题

1.答案提示:对。

2.答案提示:错。世界货物贸易额是指世界各国出口额的总和。 3.答案提示:错。专门贸易体系以关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 4.答案提示:对。

5.答案提示:对。

6.答案提示:错。国际贸易量以比值表示。 7.答案提示:对。

8.答案提示:错。称为贸易条件。 9.答案提示:对。

10.答案提示:对。

11.答案提示:错。净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12.答案提示:错。也可转运。 13.答案提示:错。国际贸易课的任务是研究国际贸易发生发展以及贸易利益并提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 14.答案提示:错。以国境作为统计方法和标准,称为总贸易体系。

15.答案提示:错。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用以表明世界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

10

常用它们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国(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地区)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来表示,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16.答案提示:对。 17.答案提示:对。 18.答案提示:对。 19.答案提示:对。

20.答案提示:错。影响外贸依存度的相关因素很多。 21.答案提示:对。

22.答案提示:错。过境贸易是指贸易货物通过一国国境,不经加工地运往另一国的贸易。 23.答案提示:对。 24.答案提示:对。

25.答案提示:错。进出口就是贸易顺差,出超。 26.答案提示:对。

27.答案提示:错。总贸易体系。 七、计算题

1.答案提示:

(1)5 500/45 000=12.22%。

(2)(5 500+5 800)/85 000=13.29%。 2.答案提示:

(1)(1+10%)/(1+18%)<1,净贸易条件恶化。

(2)(1+10%)(1+20%)/(1+18%)>1,收入贸易条件好转。 3.答案提示:

(1)1996:6 250.74/100.05=62.48 (2)1997:6 886.97/99.02=69.55

美国1997年相对1996年出口的实际规模是扩大了。

4.答案提示:103%×125%/105%=122.62%,2002年中国的单因素贸易条件改善。

5.答案提示:N=Px/Pm = 105%/120%×100=87.5<1,所以,我国2004年的净贸易条件相较于2000年呈现恶化趋势。 八、案例分析题 1.答案提示 (1)适用理论

所谓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约翰·穆勒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目的,将贸易条件分为:

①商品贸易条件或净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N=Px/Pm×100;

②收入贸易条件,其认为一国外贸效益不仅取决于进出口商品价格,还取决于出口数量的变动。计算公式:J=Px/Pm×Qx×100;

③单因素贸易条件,其认为构成贸易环境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动都会直接影响一国的外贸效益,因此,还须考虑单一贸易因素的变动对外贸效益的影响。计算公式为:S=Px/Pm×Z×l00;

④多因素贸易条件,其认为构成贸易环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和影响的,要素间存在联动效应,即单一因素的变动,往往会导致其他因素亦发生变化,从而对外贸效益产生复杂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多因素对外贸效益的影响。计算公式为:D=Px/Pm×Z1×Z2×?×Zn×100。

(2)案情分析

表1.1显示,1995~1997年期间,中国的净贸易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但自1997年以来,中国净贸易

11

条件指数不断减小,表明中国净贸易条件处于恶化中,相对而言,中国收入贸易条件却趋于改善。该现象表明目前中国外贸出口额和贸易顺差的增大,主要得益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剧增,而非出口商品质量的提升,即近年来中国外贸依然属于“以量取胜”,而非“以质取胜”,中国目前仅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3)案例启示

中国的外贸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但中国出口额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出口数量的激增,出口商品价格却没有相应提升,可能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价值附加值低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在外贸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贯彻“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和优化,提升中国外贸效益,加速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进程。 2.答案提示 (1)适用理论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一般以比重表示,可反映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根据国际贸易标准(SITC)1位数商品编码,国际贸易商品可被划分为10大类。0类食品和活动物、1类饮料和烟草、2类非食用原料、3类矿物原料及润滑油、4类动植物油脂、5类化学制品及有关产品、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与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成品类、9类未分类其他商品;其中,0一4类为初级产品,5—8类为工业制成品。在此基础上,o一8类产品又可细分为3类。第。一4类初级产品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第6类与第8类制成品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类与第7类制成品产品视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2)案情分析

表1.2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力资本要素不断丰裕,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渐由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为主,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正不断升级和优化。 (3)案例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获得迅猛发展,在贸易额不断增长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其根源在于对外开放所带来的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因此,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贸战略,积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推动中国外贸迈上新台阶,真正成为贸易强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