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14:36: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要求,该产品生产逐渐趋于成熟,转移到与研发国生产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标准化阶段,世界其他国家(如发展中国家)在进口该产品后,也发生了产品的仿制,并且由于它们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而使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美国则由于国内成本的高昂而逐步放弃了该产品的生产,改为由其他国家进口该产品;在衰退期,进口逐渐占据了研发国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终结。
7.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和要素密集度转变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8. 答案提示: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9.答案提示: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具有研发和生产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动力,因为较大的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10. 答案提示: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国内生产缺乏强劲需求的支撑,难以为厂商提供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创新的动力,因而难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国际分工地位。
12.答案提示: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13.答案提示:
(1)产业内贸易的特征是某一产业内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双向流动。
(2)产业内贸易理论引入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认为决定两个相似或相同国家同一产业内分工的根本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其利益来源主要是规模经济的充分实现和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变体产品范围的扩大。同时,各国的历史条件对国际间产业内分工格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4.答案提示:第一阶段为产品创新期。创新国依靠技术优势研制出新产品,并开始在国内市场上销售。本阶段的产品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第二阶段为产品成长期。这个阶段又分为前期和后期阶段。在前期阶段,已开发的新产品开始进入与创新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消费偏好相近的其他发达国家,技术的不断扩散使得这些国家开始仿制这种新产品,并进入市场。在后期阶段,仿制品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与创新国产品竞争,并逐步取代创新国。这个阶段产品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第三阶段是成熟期,也称标准化阶段。世界其他国家在进口该产品后,开始仿制生产,而创新国则由于国内成本的高昂而逐步放弃了该产品的生产,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这个阶段产品是劳动或资源密集型的。第四阶段是衰退期。该产品的进口逐渐占据了创新国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在创新国完结。
15.答案提示:
(1)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有以下几个来源: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激烈的同业竞争。这四个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成菱形状,似钻石,因而该理论被称为“钻石理论”。另外,机遇和政府作用也会在其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评价:①积极意义:它超越了传统理论对国家优势地位的认识,首先从多角度、多层次阐明了国家优势的确切内涵,指出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根本点在于竞争,在于优势产业的确定,而这是由四个基本面连同两个辅助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它对于解释二战后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新现象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对于一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有重大的借鉴意义。②局限性:它过于强调企业和市场的作用,而低估了政府的作用,认为政府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
16.答案提示:产业内贸易理论引入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认为决定两个相似或相同国家同一产业内分工的根本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其利益来源主要是规模经济的充分实现和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变体产品范围的扩大。同时,各国的历史条件对国际间产业内分工格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7.答案提示: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在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他认
33
为,需求是产生贸易的基础;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间贸易量越大;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人均收入越接近,需求偏好就会越相似,相互需求也就越大,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该理论不能全面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贸易模式。
18.答案提示:立场不同,影响因素也不同。(1)外部规模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整个产业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内,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供应商,培育共同的劳动力市场,并有利于知识外溢,使得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所有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如美国硅谷的计算机工业、中国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等。(2)在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产业中,大厂商要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因而能迫使小厂商退出市场,并最终把市场控制在自己手中,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19.答案提示:产业内贸易为主,具体表现为出口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应提高研发能力,加强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开发建设,即资助研发,鼓励企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与名牌等。
20.答案提示:技术差距理论将国家间的贸易与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技术变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持续的创造发明过程将会导致贸易的发生。而一国的技术领先优势将使其具有获得出口市场的优势。
21.答案提示:产品差异性;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偏好相似说。
22.答案提示:(1)生产要素禀赋论从供应商角度分析,收入偏好相似说从收入需求角度分析;(2)生产要素禀赋论分析产业之间的贸易,收入偏好相似说分析的是产业内贸易;(3)生产要素禀赋论解释一般现象,收入偏好相似说解释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现象。 六、判断分析题
1.答案提示:错。外部经济。 2.答案提示:错。外部经济。 3.答案提示:错。产业内贸易。
4.答案提示:错。需求偏好理论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
5.答案提示:错。部门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依存于国家之间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即差异性。 6.答案提示:错。弗农创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7.答案提示:错。要素禀赋论不能解释日本的贸易立国战略的成功,而是战略性贸易政策。 8.答案提示:对。 9.答案提示:对。
10.答案提示:错。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规模经济不存在。
11.答案提示:错。多数发生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 12.答案提示:对。
13.答案提示:错。在半导体生产上,外部规模经济极其显著,半导体产业倾向于集中在特定的几个地点。如果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某国有一个特定的地点建立了这一产业,那么该国半导体的出口并不是因为其比较优势,而是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 14.答案提示:错。不完全竞争。 15.答案提示:对。 七、计算题
2. 90.76%,15.22%,44.44%,48.87%。
九、案例分析题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要投入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创新期,需要投入大量研发与开发费用,故此阶段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也很高,只能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在成长期,国外开始对产品产生需求,产量迅速提高,但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在成熟期,生产技术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模仿国也开始生产;只需流水线上的简单劳动力即可完成生产,技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模仿国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激增,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以低价出口,创新国产量下降,生产向模仿国转移;衰退期,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张,开始向创新国低价出口,创新国生产大幅下降直至完全停
34
止,创新国致力于更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2)案情分析
在国际市场上,手机产业已经是高度成熟的行业,其已属于普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故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是否拥有丰富的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故手机的竞争优势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此外,由于手机生产技术的高度成熟化,使得手机产业的进入门槛降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带来残酷的竞争和利润率的不断下降。因此,面对已失去竞争优势且利润率低下的手机产业,跨国公司纷纷退出,并转向技术更高、利润更丰厚的新产品的研发。
(3)案例启示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面对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技术优势缺乏的现实国情,需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积极实施技术和产品引进,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技术应该坚持引进一消化一吸收和创新原则,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及产品更新换代趋势,不断开放新的技术和产品,否则将永远都只能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只能获得微薄且不稳定的国际贸易利得。
2.答案提示
(1)适用理论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是否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而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四个关键要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于是否拥有适宜的传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2)案情分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小企业所能获取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等)日渐丰裕,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给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和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特别是企业经营的市场化,使得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和支持产业日渐完善,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自身灵活的经营模式、组织结构又为其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中国中小企业在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以及竞争状态等四个要素都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使得中国中小企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更具竞争力。
但由于中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充分,加上经营行为的短视性,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特别是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支持政策的偏向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性,使得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缺乏动力和能力,缺乏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3)案例启示
中国在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以及竞争状态四个要素人手,提升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创造适宜的创新机制、培育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如加大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对技术研发实施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开发,鼓励中小企业间进行研发合作,创设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风险投资等。
35
第五章保护贸易理论
一、单选题
1.“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这句话出自( )。 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弗里德斯希·李斯特 D.保罗·克鲁格曼
2.世界贸易组织将( )作为允许发展中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保护的依据。 A.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B.重商主义
C.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D.贸易乘数理论
3.保护贸易的倡导者李斯特承认( )是贸易保护的“唯一成立的理由” A.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B.重商主义
C.战略性贸易政策 D.贸易乘数理论
4.以下哪个不是凯恩斯指出的顺差过大的影响?( ) A.物价下降 B.货币供给过多 C.利率下降 D.资本外流
5.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本质的区别是( )。 A是否存在国家干预 B.是否存在规模经济
C.产品是否存在多样化 D.是否在限制进口的同时又促进出口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效果越好。
A.产业准人程度越高 B.政府信息越完全
C.道德风险越大 D.市场竞争性越强
7.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判断当时美国和德国处于( )。 A.畜牧阶段 B农业阶段 C.农工业阶段 D.农工商业阶段 8.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是( )。
A.关税 B.配额 C.进口许可证 D.产品技术标准
9.布兰德一斯宾瑟模型中,在对方企业不发生相应变化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对其企业的生产补贴会导致( )。
A.被补贴企业利润提高 B.未实行补贴国家福利改善 C.未实行补贴国家企业产出减少 D.未实行补贴国家利润上升 10.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之所以被冠以“战略”,是因为( )。 A.该政策要保护的产业对该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B.该政策要保护的企业对该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C.政府在制定该贸易政策时会把对手国的反应考虑在内 D. 企业在制定生产策略时会把对手的反应考虑在内 11.强调贸易保护对促进就业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2.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缓解货币供给不足的是( )。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3. 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创造“财富生产力”的理论是( )。 A. 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4. 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是( )。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