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2散文阅读考点3理解词句含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4:0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点三 理解词句含意

“理解(赏析)词义、句意类”属于考纲要求“鉴赏评价”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一个考点,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赏析

题型一 理解(赏析)词语含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2015·高考江苏卷)阅读《比邻而居》(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一[重难突

破·攻坚克难]),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答: 【解析】 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孱弱”是相对第一家实打实、认真的生活而言。相对于第一家火爆而轰轰烈烈的气味,一缕若有若无的咖啡味道显得较弱。“不大有定规”的饮食不如第一家的生活规律而有节制。而“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又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的实惠风格。由此可见,这一家的生活风格“比较具有装饰感”,日常生活气息远不如第一家浓烈。

【答案】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词语含义、理解(赏析)句子含意。

(2015·高考江苏卷)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2015·高考广东卷)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题干示例 (2015·高考重庆卷)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其他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部分中的“××”指什么? (2)文中以“××”词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3)“××”一词强调的是什么? 明辨题型 (1)题干中有用具体引号引出或画线标出的具体词语; (2)题干中有“含义(意)”或“理解”等词语。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理解(赏析)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一)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

1.明确语段或句子的主要内容,分析语段或句子结构,理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2.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情感(主旨、观点)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词语,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还是情感词。

3.本义入手,追根溯源。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二)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三)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1.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

2.圈定特殊语境。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

3.将答案代入原文理解,看是否恰当。

(四)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这些动词、形容词和叠词,在理解时注意以下两点:

1.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2.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情感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五)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1.解释词语本义,根据词语本义,确定词语的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2.联系语境,确定词语的特殊用法。语境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

温馨提示 三“联”一“依”

不论是哪种词语,也不论是理解还是赏析,都可以运用三“联”一“依”法来解答。

三“联”:

1.“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的“泻”字。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如《荷塘月色》中的“幽僻”“寂寞”。

一“依”: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如《荷塘月色》中的“袅娜”。

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本词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题型二 理解(赏析)句子含意

理解(赏析)句子含意,往往是理解(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