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诗词五首练习 语文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8:40: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1 诗词五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卖炭翁》 《约客》

1.主题概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主要抒写诗人忽闻安史之乱已平的捷报,急欲奔回老家的喜悦,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甚至连回家的路线都拟定了。

《卖炭翁》: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约客》:是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本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着急、生气、失落和无奈。

《如梦令》: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地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坚定报国的志向。

2.古诗词考点链接

品味古诗词重点字词

品味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炼字(如:动词、形容词等)上,应联系全诗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以品味其妙。

【方法技巧】解答品味字词类的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精妙之处。

【答题格式】“×”字词使……(立足于字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了……(立足于整句或整首诗的表达效果),表达了……(立足于情感表达)。

【习题链接】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卖炭翁》《约客》“课内精读”T5、T7、T11,“拓展阅读”T14;见《如梦令》《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内精读”T6、T9。

01 积累与运用

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蓟北(jì) 辗水辙(niǎn) 敕(chì) 红绡(xiāo)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副词,且。表示轻微的转折 何在:在哪里 ...(2)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随便地,胡乱地 .(3)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春天 ..(4)晓驾炭车辗冰辙 辗:同“碾”,碾压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皇帝的命令 .(6)宫使驱将惜不得 惜:舍不得 .(7)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通“值”,价钱 .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杜甫创作了“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卖炭翁》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约客》的作者赵师秀,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南宋(朝代)诗人。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的诗句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生动地表现诗人以释往日积郁,在突闻喜讯后情感变化巨大的句子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所表现的矛盾心理,正是卖炭翁生活陷入绝境的反映。“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写出了老翁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3)《约客》中,用景物反衬诗人单调寂寞心境的诗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02 课内精读 (一)欣赏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下面各题。

5.首联中“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详见本课“古诗词考点链接”】

生动形象地表露了诗人乍闻喜讯高兴得泪如泉涌的样子,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诗歌抒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得知失地收复时的喜悦心情。

B.颔联和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妻儿一扫满面愁容,喜不自禁地收拾书卷;而诗人一释积郁,豪放地饮酒歌唱,趁着青春年少与家人早日还乡。

C.尾联“从”“穿”“下”“向”四个词把四个地方间漫长的距离串得瞬间即至,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理感受。

D.该诗作感情直白流露,没有丝毫的修饰和矫情,是唐诗中的精品。 (解析:B.“青春”不是青春年少,而是指春天。) (二)欣赏白居易的《卖炭翁》,完成下列各题。

7.“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详见本课“古诗词考点链接”】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中唐“宫使”的腐败、罪恶。

8.这首诗既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全诗主要写了一个卖炭翁辛苦劳动所得的千余斤炭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③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肖像描写,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卖炭翁“满面尘灰”与宫使“翩翩两骑”的对比突出了劳动者与宫使的地位悬殊。 C.“把”“称”“叱”“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了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宫使驱将惜不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卖炭翁对那一车千余斤的炭的惋惜心理。 (解析:D.“惋惜心理”错误,表现了他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三)欣赏赵师秀的《约客》,完成下列各题。 10.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诗表现出来的意

境。

描写的是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梅子成熟的季节,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长满青草的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11.“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能否改成“下”或“放”?为什么?【详见本课“古诗词考点链接”】

不能。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失落、无奈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贴切传神地揭示了主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改为“下”或“放”就没有了这种效果。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人物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1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详见本课“古诗词考点链接”】

【甲】诗中的“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的景象,内心因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因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04 综合性学习